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儒学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4 18:16
  高尔夫这项运动起源于苏格兰,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律、自尊、礼让、宽容”的现代高尔夫球礼仪文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经孔、孟圣贤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而儒家所推崇的“礼”、“敬”、“让”如今看来与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有着高度相似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受到一定冲击,缺乏高尔夫礼仪的行为不胜枚举。但只要传统礼仪文化的根基不断,我们就能更好地与高尔夫礼仪文化的精华相融合。高尔夫运动越来越被大家所接纳,人们也呼吁传播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而高尔夫礼仪文化与中国儒学文化所的推崇精神一致,如果我们结合高尔夫运动,挖掘、融合中国儒学的礼仪文化精华,那么将使高尔夫礼仪文化在中国蓬勃发展。 本文从儒学视角对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儒学精髓和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儒学文化和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异同,揭示了儒学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意义,力图找到适合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在中国发展的路径,并就儒学如何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提出借鉴方法,梳理儒学思想对现...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体育礼仪的研究
    2.2 高尔夫礼仪文化的研究
    2.3 儒学与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对比分析法
        3.2.3 历史分析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3.4 研究不足与局限
        3.4.1 理论基础空白
        3.4.2 访谈对象局限
        3.4.3 专业限制
4 分析与讨论
    4.1 儒学与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概述
        4.1.1 儒学文化释义及主要含义分析
        4.1.2 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内涵及功能分析
        4.1.3 儒学与高尔夫礼仪文化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4.2 儒学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冲突及具体表现
        4.2.1 儒学视角下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冲突
        4.2.2 儒学视角下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
    4.3 儒学与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融合
        4.3.1 现代高尔夫运动产生的历史渊源
        4.3.2 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与儒学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4.4 儒学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意义
        4.4.1 儒学“礼治”可以培养现代高尔夫的绅士气质
        4.4.2 儒学“人治”可以营造现代高尔夫球手与球童互相尊重、友好协作的良好氛围
        4.4.3 儒学“德治”可以祛除从业者“重形轻神”的诟病,提高其内在道德素质
        4.4.4 儒学“中庸”对于现代高尔夫竞赛形成团结合作、友谊第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4.4.5 儒学“多赢”对于现代高尔夫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指导意义
        4.4.6 儒学“和谐”对于传播高尔夫旅游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广意义
    4.5 儒学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路径
        4.5.1 儒学的融入助推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的构建
        4.5.2 融合儒学文化精髓是我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创新的关键
        4.5.3 儒学给青少年高尔夫礼仪文化教育注入新活力
        4.5.4 我国高尔夫产品市场的开发需要进行文化嫁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相似的文化价值观是儒学与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最大的契合点
        5.1.2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儒学文化与高尔夫礼仪共同的生长土壤
        5.1.3 儒学视野下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主要通过礼治、人治、德治、中庸、多赢、和谐等形式表现并付诸实施
        5.1.4 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奠定了儒学与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融合
        5.1.5 儒学通过创新-融合-普及-传播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
    5.2 建议
        5.2.1 中国儒学以开放姿态融入现代高尔夫礼仪文化
        5.2.2 高球运动借鉴儒学文化向平民运动发展
        5.2.3 今后研究可综合其他学派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70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70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