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针刺对治疗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肌萎缩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7 18:03
  自噬的蛋白降解可以维持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平衡,它是细胞对于环境变化的有效反应,在新陈代谢方面上,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同时,自噬还存在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中,是细胞防御一切恶劣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并参与许多种生理疾病。本实验主要通过建立小鼠骨骼肌萎缩的模型,并给予针刺治疗,来探究针刺治疗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 本实验购置的小鼠为昆明小鼠,饲养一周后进行随机分配并分笼单独喂养,组别分别为:对照组(C)、针刺组(AP)、悬吊组(SP)和悬吊+针刺组(SP+AP)。通过小鼠尾部悬吊的方法来建立小鼠骨骼肌萎缩的模型。在模型建立期间,开始每天对针刺组(AP)和悬吊+针刺组(SP+AP)小鼠进行针刺治疗。穴位的选取为环跳穴、足三里穴和承山穴,行针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其手法柔和,深透有力,均匀协调,刺激较小)。针刺时间为20分钟,行针频率为每5分钟行针一次。经过两周的造模后,进行单后肢的肌力检测和骨骼肌的取材,取材部位为胫骨前肌和腓肠肌,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来检测骨骼肌内自噬、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等相关蛋白水平。 实验结果发现,悬吊组(SP)与对照组(C)相比,肌肉重量明显下降,悬吊+针刺组(...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2 实验试剂(见表 2-1)
        2.1.3 实验仪器(见表 2-2)
        2.1.4 常用试剂配制
    2.2 研究方法
        2.2.1 通过悬吊小鼠尾部来模拟失重状态下的小鼠骨骼肌萎缩模型
        2.2.2 小鼠穴位的选取及针刺方法
        2.2.3 实验技术路线(如图 2-4)
        2.2.4 动物取材
        2.2.5 腓肠肌力量的检测
        2.2.6 蛋白含量的检测
    2.3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针刺对悬吊小鼠的治疗效果
        3.1.1 针刺治疗悬吊小鼠后体重及骨骼肌的重量变化
        3.1.2 针刺对悬吊小鼠治疗后肌肉力量的变化
        3.1.3 针刺治疗悬吊小鼠后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变化
        3.1.4 针刺治疗悬吊小鼠后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含量变化
        3.1.5 针刺治疗悬吊小鼠后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的含量变化
4.讨论与展望
    4.1 针刺对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
        4.1.1 自噬
        4.1.2 IGF-1/PI3K/Akt 信号通路
        4.1.3 线粒体融合分裂
    4.2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875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75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