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AMPK和Akt对一次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糖原合成的调节

发布时间:2024-01-27 01:37
  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负荷实验,观察肝糖原恢复规律,以及糖原合成功能相关指标的时相性变化,并且探讨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在运动领域中应用的问题。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安静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6h组和运动后24h组。运动各组进行一次性递增负荷力竭实验,并分别于运动后即刻、6h、24h后麻醉处死,使用蒽酮法测定肝脏中肝糖原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肝脏糖原合成酶和糖原合酶激酶3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中AMP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一次性力竭运动后,(1)与安静组相比,各运动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均有降低。运动后24h肝糖原含量与安静组和运动后即刻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运动后6h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2)各运动组大鼠糖原合成酶活性均低于安静组,且在运动后24h呈现显著性差异;(3)各运动组大鼠的糖原合酶激酶3活性均高于安静组,且在运动后24h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4)运动后即刻组的AMPK磷酸化(p-AMPK)水平明显低于安静组(p<0.05),运动后6h组和运动后24h组高于安...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运动与糖代谢
    2.2 运动与肝糖原
        2.2.1 肝糖原的储备与运动
        2.2.2 胰岛素与运动后肝糖的输出
    2.3 糖原及其合成过程
    2.4 调节糖原合成的关键蛋白
        2.4.1 糖原合成酶
        2.4.2 糖原合酶激酶3(GSK-3)
        2.4.3 AMPK
        2.4.4 Akt
    2.5 选题依据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动物
        3.1.2 分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试剂和耗材
        3.2.2 仪器
        3.2.3 模型制作
        3.2.4 样本采集和处理
        3.2.5 蒽酮法测试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肝糖原含量
        3.2.6 酶联免疫法测定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肝脏GS活性
        3.2.7 酶联免疫法测定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肝脏GSK-3活性
        3.2.8 westernblot法测定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肝脏Akt、AMPK磷酸化水平
        3.2.9 统计学处理
4.实验结果
    4.1 运动各组大鼠力竭时间
    4.2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糖原含量变化
    4.3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脏GS活性变化
    4.4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脏GSK-3活性变化
    4.5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脏AMPK磷酸化水平变化
    4.6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肝脏Akt磷酸化水平变化
5.分析讨论
    5.1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肝糖原变化规律
    5.2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肝脏AMPK、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特征
    5.3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GS与GSK-3活性变化规律
    5.4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86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86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