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

发布时间:2015-02-12 16:54

摘 要:

摘 要: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阐述“学教整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过程,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探索,实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中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关键词:学教整合 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学教整合教学模式简介

  整合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m)是当代西方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现代教育的超越。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整合教育强调全方位的学习,整体学习,立体学习,快乐学习,自然学习,创造性学习。

  “学教整合”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课题组基于“学教”对话和“整合”理念的教学重构,教师从“学”的角度定位“教”的策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进行多层复合,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设计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教学活动。“学教整合”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习得技能,能更快地帮助学习者适应岗位工作。

  2 基于“学教整合”教学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及授课从课程知识体系出发,以“教”为主线;基于“学教整合”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学习者生活经验及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习者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

  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课题组在实践中主要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状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习者目前对课程、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内容等反馈,其中学习者的满意率达84%,调查中反映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者能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却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兼顾学习者的学习差异。

  第二阶段,课题组摒弃传统学科体系教材组织方式,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从学习者如何学的角度组织教材,讲求以“做”定“学”、以“学”定“教”,精心设计贴近学习者学习、生活的教学项目。共设计5大单元,24个教学项目。例如单元四Excel 2010软件的使用,由6个项目组成,分别是项目4-1制作学生入学信息简表、项目4-2制作志愿者服务卡、项目4-3制作体形测试卡、项目4-4学生成绩分析、项目4-5制作PM2.5分析图和项目4-6大赛数据处理,涵盖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创建和编辑及数据清单编辑等Excel教学内容。学习者在项目引导下,通过思考、尝试、讨论、完成项目来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人文素养培养。

  第三阶段,创建配套数字化资源库。编制与课程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库,将项目任务、电子教案、授课PPT、知识点操作录屏、习题、综合测试卷,整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网站,将项目学习作为学习主线,为每位学习者建立学习路径,记录每次学习内容等情况,提供给授课教师查阅分析,保障学习进度和质量。

  3 基于“学教整合”教学设计

  基于“学教整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阐述:

  3.1 以生为本,设计项目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excel模块中图表制作学习为例,设计项目4-5《制作 PM2.5分析图》(安排2课时),通过该项目学习,学习者不仅掌握图表制作方法、步骤,领会如何通过恰当的图表类型表达意图,并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环境污染,进而引起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进行污染防治、控制等。

  3.2 项目引领,学教整合

  3.2.1 创设情境,引入项目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也体会到环境变化对生活带来影响,结合excel图表制作内容,制作项目《制作PM2.5分析图》。学生课前收集5至6组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的前一周PM2.5数据,利用已学的excel数据表格展示。

  课堂学习中,教师展示两组表达形式,数字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合适的图表能使表达更形象、直观。

  3.2.2 分解项目,任务驱动

  图表可以用来表现数据间的某种相对关系,通常运用柱形图比较数据间的多少关系;用折线图反映数据间的趋势关系;用饼图表现数据间的比例分配关系。传统教学中,通常教师请学生先制作一张柱形图来认识图表制作,学习者往往能掌握图表制作的步骤,但导致今后进入实用阶段就习惯性只用柱形图,而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图表类型和数据,强有力表达制作者意图。

  故此,在本环节中,根据学生收集的数据,任意创建三种类型的图表,分小组讨论分析,各种类型图表表达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图表创建方法、步骤及三种常见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鼓励学生探索使用其它图表类型、选择图表数据系列、编辑图表元素等,提高学习者探索知识能力。

 

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

 

  图1 创建简单图表

  当学习者掌握基本图表类型创建方法和步骤后,提出如何使用户能一目了然目前PM2.5值在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和重度污染哪个区间,引出让学生尝试创建自定义图表。

  

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

 

图2 创建复杂图表

  3.2.3 相关知识点呈现

  当学生在“学教整合”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探索后,必须有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梳理的环节,加深和巩固学生对项目中涉及知识点的掌握,避免“为了项目而项目”。因此,在完成课堂项目任务后,以较趣味性的方式,如编顺口溜,提炼关键字,播放动画演示操作等方式呈现课堂知识点。

  3.2.4 分小组讨论

  对于课堂项目《制作PM2.5分析图》,请学生分析对比图表数据,讨论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促进环境的改善,或者是其它与图表有关的话题,学生课后将制作的图表和分析内容制作成一份报告书,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任课教师。

  3.3 项目评估,课后反思

  项目评估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小组评估及教师评估三部分组成。突破以往,,教师评价一言堂。评价内容从以往注重知识点掌握情况,延伸至学习者情感、人文等。

  《制作PM2.5分析图》项目评价

  

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

 

  图3 项目评价表

  4 “学校整合”教学探索思考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教整合”教学模式实施进行调查,学生的参与度有明显提高,满意率也呈上升趋势,引发以下思考:

  4.1 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的普及,随之微博、微信等实时沟通工具的使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将课题组制作的知识点操作录屏—微操作,放置平台上,即可用于课堂教学演示、也便于学生课余观看、查阅,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学习进度和情况。

  4.2 多元化评价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学习操作能力,目前在学习过程中,开始使用评价量表、学习路径记录、学习日志、成长档案袋和技能成长卡等多种过程性评价手段;评价主体从教师扩展到学生;评价内容也从知识内容扩展到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参与度和活跃度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4.3 学生参与设计项目、案例

  融入学生情感、思维、价值观的教学项目能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积极性、参与度。笔者认为,基于此设计的项目、案例,将更好的为学和教服务。

  综上所述,在“学教整合”教学探索过程中,课题组着重“学”和“教”的整合,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将不断推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整合,倡导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有机统一,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森严壁垒,培养学生献身社群、欣赏他人、欣赏自然、欣赏自己的品格。

  参考文献:

  [1][美]特雷莎·朗格内斯.整合教育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成洁.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本文编号:14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