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29 06:39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教育呈现"逆乡土化"趋势,其亲近自然的特色在逐渐削弱。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症结主要在于乡村小学"盲目撤并"带来严重后果,中小学教育脱离自然,乡村教育人才流失,学生缺乏情感关怀和引导,教育陷入"功利化"困境。乡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富足的传统文化积淀,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较强的规划可塑性等是乡村教育应该发挥的优势。文章对当前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现象进行分析,横向与西方教育进行对比,进而从哲学层面上思考环境对教育不可或缺的影响。基于人本素质和科学教育根植于自然本源的观点,提出恢复学生就近入学,保留乡村学校自然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广纳贤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模式等建议。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现状及影响
    1. 乡村中小学“盲目撤并”带来后遗症。
    2. 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脱离自然。
    3. 乡村教育人才流失严重。
    4. 乡村学生缺乏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
    5. 当代教育陷入“功利性”困境。
二、乡村教育未来发展应突出自身特征
    1. 有亲近自然的地理环境。
    2. 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
    3. 有符合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4. 具有较强的教育建设可塑性。
三、基于“逆乡土化”乡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1. 恢复乡村教育就近入学的特征。
    2. 保留乡村独特的自然文化优势。
    3. 更新社会价值取向引进人才。
    4. 重视人文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
    5. 重塑尊崇自然的教育模式。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以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感受力”问题为中心[J]. 李志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发展农民的发展权(下)[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18(13)
[3]时代境遇变迁中乡土文化的规约与走向[J]. 孙喜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4]乡村教育的忧思[J]. 刘奇.  中国发展观察. 2016(17)
[5]聆听尼采谈教育——解读《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J]. 刘文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5)
[6]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节选)——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J]. 陶行知.  南风窗. 2002(18)



本文编号:3255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255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