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一个被忽略的教育群体 ——宋代民间士人的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7-04 08:55
  教育活动是直接以促进人的有价值发展为目的的具体活动的总称,也是教育现象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两宋期间,由于文教繁荣、科举兴盛、社会流动加速、门阀士族消亡等原因,产生了宋代民间士人这一独特群体。群体中的一批人或迫于生计,或出于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被动或主动地选择了教学行业,部分有德行技艺者还对地方教化产生了影响。研究他们的教育活动状况,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群体对宋代教育和社会教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还可以拓宽教育史以及宋代教育研究新域,对当今教师素质提升、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也能提供一些历史借鉴。视野下移是当今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动向,研究问题的群体性则是视野下移的重要表征。本文积极顺应这一学术动向,借鉴社会流动理论,将西方的“深度描述”与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有机结合,以人的活动和历史场景的构建为中心,尝试在两宋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围绕宋代一个基层知识群体——民间士人教育群体的教育活动展开论述,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些基层学者在官学、书院、私学、基层社会、勾栏瓦肆等不同教育场所的“原生态”教育活动场景,在徐徐展开宋代流动而丰富多彩的教育历史画卷的同时,生动呈现这一群体协助宋代统治集团共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基于视野下移学术取向的探索
        (二) 教育史群体研究的呼唤
    二、研究意义
        (一) 学术意义:有利于拓展教育史研究新域
        (二) 现实意义:为当今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知识分子的出路提供历史反思
    三、核心概念的厘定
        (一) “宋代民间士人”刍议
        (二) “教育活动”再界定
    四、学术史回顾
    五、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
        (一) 问题与思路
        (二) 研究目的
        (三) 社会流动理论的运用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民间士人的营生与理想
    一、易水悲歌:民间士人的营生
        (一) 以所学教后生
        (二) 作商贾于世
        (三) 躬耕以为养
        (四) 悬壶济世
    二、宋代民间士人视教育为理想的原因剖析
        (一) 师道复兴
        (二) 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增加
        (三) 书籍条件的具备
        (四) 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地方教化的需要
        (五) 束脩:不必“俯首乞怜于人”
第二章 官学讲坛上的历史背影
    一、酝酿:宋初官学教育与科举取士的艰难博弈
        (一) 官学的沉寂与科举的喧嚣
        (二) 帷幕拉开:官学重焕生机提供的历史机遇
    二、巅峰舞台:中央官学里的民间教育家
        (一) 崛起于乡党之学
        (二) 重振太学
        (三) 两宋之际:转向新的学术阵地
    三、华丽转身:执教州县学的“乡里宿学有道业者”
        (一) 地方官学竞相延聘
        (二) 设坛讲学
        (三) 走下讲坛:社会教化与日常生活
第三章 “留意斯文”:民间士人的书院教育活动
    一、开放的讲学活动
        (一) 弘扬学说,砥砺学问
        (二) 会讲:大师间的学术争鸣
    二、负笈寻师:书院游学活动的兴起
        (一) 从官学到书院:两宋之际游学重心的转移
        (二) 书院游学盛况
        (三) 书院游学活动的文教意义
第四章 “忍饥坐谈道”:乡先生的日常生活
    一、课堂教学场景
        (一) 升堂讲授
        (二) 教学内容
        (三) 师生关系
    二、精神世界
        (一) 孔颜乐处
        (二) 德泽乡里
        (三) 文人气质
    三、情感生活
        (一) 张复秀才的爱情
        (二) 乡先生“乐君”的一天
    四、社会交游网络
        (一) 与家长的交往
        (二) 与士林相接
        (三) 对门生的倚重
第五章 教育视域下民间士人的藏书活动
    一、收藏旨趣:“志在于学而不求安”
        (一) 纠正讹误,整理善本
        (二) 刊印图书,润泽四方
        (三) 研习学问,传承文化
    二、“会友朋,教子弟”:藏书教育功能的空前彰显
        (一) 以书会友,嘉惠士林
        (二) “藏书教子孙”
        (三) 聚书授徒
第六章 民间士人与地方教化
    一、长者之风:民间宿儒的道德教化活动
        (一) 敦睦乡邻,息讼美俗
        (二) 济贫恤困,热心慈善
    二、卑微者的尊严:民间伎艺人的文艺教化活动
        (一) “满村听说”:讲史人的道德说教
        (二) “无过虫”:讽谏时政的杂剧伶人
结语 谁主沉浮:宋代教育历史上的精英与民众
    一、都是“剧作者”:推动宋代教育事业步入繁盛的“历史合力”
    二、无愧于时代:宋代民间士人独特的教育贡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264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264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