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互依型自我建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7 00:35
  目的探索童年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关系参照效应即互依型自我建构的影响,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底招募某市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91名,通过自传记忆提取的线索词技术考察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亲辈、祖辈、朋辈的关系参照效应。结果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朋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朋辈参照效应与亲辈参照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留守经历大学生亲辈、祖辈关系参照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没有表现出朋辈参照效应(P=0.09)。父母教养方式匹配组被试没有出现任何关系参照效应(P值均>0.05)。结论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扩展范围,心理留守比亲子分离对大学生有着更加消极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8,3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设计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自传记忆回忆中的关系参照特征
    2.2 留守、非留守经历与父母教养方式匹配组大学生关系参照特征
    2.3 性别与留守因素对大学生关系参照特征的影响
3 讨论
    3.1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关系参照特征
    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关系参照特征
    3.3 留守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关系参照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神经质和人际关系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刘慧瀛,王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10)
[2]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 郭茂林,孙璐,龚福宝,张靖淑.  校园心理. 2017(01)
[3]儿童早期自我参照效应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J]. 周爱保,段宝军,温梦麟.  学前教育研究. 2016(12)
[4]中国母亲的孩子参照效应[J]. 张静,任孝鹏,张力,徐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5]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J]. 钟毅平,杨子鹿,范伟.  心理学报. 2015(08)
[6]自我—他人表征重叠研究综述[J]. 李丹.  社会心理科学. 2015(06)
[7]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谷传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8]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J]. 谢其利,宛蓉,张睿.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9]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刘艳.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10]依恋表征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J]. 王争艳,汪斌,林青.  心理科学. 2011(01)

硕士论文
[1]留守儿童的同伴友谊质量、人格特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 李想想.青海师范大学 2016
[2]学前儿童的自我/母亲参照效应及其ERP研究[D]. 刘亚.首都师范大学 2014
[3]具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人际敏感的研究与干预[D]. 朱玲.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留守经历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D]. 张继元.西南大学 2013
[5]关系型自我构念和实际亲密度对朋友参照效应的影响[D]. 黄远玲.宁波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4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04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