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嵌入与变异:现代教育观念的乡村遭遇

发布时间:2021-11-26 20:37
  百年来,乡村教育改革和研究一直在“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预设下致力于寻求现代化道路。对于该目标及背后的观念,改革者和研究者们深信不疑,很少反思。不过,社会理论对现代知识体系的反思,打破了其“天然”的合法性和普适性,为思考乡村教育改革和研究中的观念体系提供了理论视角。在此理论视角下,传统和现代教育观念并非处于“落后—进步”的线性发展之中,而是各具逻辑自主性的观念类型,乡村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过程只是现代教育观念凭借权力机制在乡村社会的嵌入和“再生产”。该文便基于底层乡村民众的立场,探究内含于传统和现代教育观念中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的“再生产”机制及遭遇到的“重构”和“再解释”,以此展示底层视角下的乡村教育观念现代化历史图景。为深入理解这一历史图景的细节,该文采用历史的批判民族志,对苏北M村这一经历了现代教育观念“再生产”及不同教育观念碰撞的个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田野研究。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对该村50多位乡村民众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丰富的访谈资料,同时收集了相关地方志、县镇教育政策文本和学校教育制度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整理、编码和分析,形成了论文的框架和结构。...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反思现代性:乡村教育研究的应有立场
        二、民众教育观念:反思乡村教育现代性的视点
        三、历史的考察:反思乡村民众教育观念的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精英群体:乡村教育观念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乡村民众:乡村教育观念研究的方向之二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定性的理解
        二、研究策略:历史的批判民族志
        三、研究技术:文献与访谈
    第四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
        二、研究现场的进入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研究现场的退出
第二章 知识、权力与教育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现代知识的结构限制
        一、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二、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架构
        三、知识社会学的现代性反思
    第二节 权力与规训:现代知识的再生产
        一、微观规训技术:现代“知识—权力”运作的机制
        二、学校教育:现代“知识—权力”运作的枢纽
        三、表达-互动论:现代“知识—权力”运作的内在张力
第三章 “务实求验”:M村人教育观念的传统思维
    第一节 解放前M村的生活与教育
        一、以土地为中心:解放前M村的生活环境
        二、简单与松散:解放前M村的私塾教育
    第二节 “务实求验”:M村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务实求验”思维方式的基点
        二、“务实求验”思维方式的脉络
    第三节 底层思维的展现:“务实求验”下的教育观念
        一、一种参照:传统教育观念的精英视角
        二、“务实求验”:传统教育观念的底层视角
第四章 传统主导型互动:现代教育观念的乡村漂浮(1949-1978)
    第一节 M村的生活与教育
        一、巨变的惨痛:M村的生活环境
        二、朴素的现代性:M村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政治式”思维下的现代教育观念萌芽
        一、“人”观:主客的张力
        二、知识观:科学与技术
        三、教学观:计划与系统
        四、评价观:科学与筛选
        五、管理观:制度与变通
    第三节 现代教育观念的“务实求验”化
        一、“人”观:简单劳动力
        二、知识观:识字
第五章 双向异质型互动:现代教育观念的乡村分化(1978—199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M村的新生活
        一、土地生活的变化
        二、走出土地
        三、走出乡村
    第二节 现代教育观念的新特征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褪去
        二、“理性”思维的深入化
    第三节 M村民众教育观念的群体差异
        一、间接规训的结果:M村普通民众的教育观念
        二、直接规训的结果:M村文化人的教育观念
第六章 理性主导型互动:现代教育观念的乡村霸权(1998-至今)
    第一节 新世纪M村的生活变化
        一、大学生“先例”的增加
        二、低知识含量工作收入的提高
        三、大学生生活信息的进入
        四、传媒电器的增加与收视习惯的改变
    第二节 现代教育观念的“理性”精致化
        一、追求高效的教学观
        二、追求发展的评价观
        三、追求精准的管理观
    第三节 M村民众教育观念的理性主导
        一、“人”观的“务实求验”化
        二、教育方式观的“理性”化
结语
    一、"务实求验"与"理性":教育观念的两种类型
    二、"直接规训"与"间接规训":学校权力运作的两种机制
    三、文化再造:传统教育观念的选择与重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与境:狄尔泰与他的历史哲学[J]. 张一兵.  历史研究. 2011(04)
[2]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及其展现形式[J]. 容中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2)
[3]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 陈胜,田正平.  教育学报. 2011(02)
[4]“活动单导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激情活力[J]. 赵志娟.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1(11)
[5]从升学教育到综合教育——以江苏苏北一个村庄的教育观念变迁为例[J]. 史成明.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4)
[6]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从城乡教育均衡到城乡教育一体化[J]. 邵泽斌.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5)
[7]农村学校教育如何摆脱“向农”、“离农”之争[J]. 马启鹏.  教育发展研究. 2010(09)
[8]“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 袁玥.  江苏教育研究. 2009(30)
[9]我国农村教育结构演进六十年[J]. 张乐天.  教育学术月刊. 2009(08)
[10]潮起蒲塘——如皋市白蒲镇打造“教育白蒲”品牌巡礼[J]. 刘晓光.  中国农村教育. 2009(05)

博士论文
[1]教育与乡村建设[D]. 田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0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20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