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习体验设计的缘起、概念及框架——用户时代教学设计的实践取向

发布时间:2021-12-17 12:02
  源于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的实践诉求,学习体验设计这一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学习体验设计研究的概念及框架等方面,国内学者还缺乏深入认识。文章基于当前国际学习体验设计领域近年研究成果,基于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学习体验设计的产生背景,对其关键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分析当前国际学习体验设计领域现有框架,最终提出当前制约学习体验设计发展的三个问题。文章对于学习体验设计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有着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8,28(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学习体验设计的缘起、概念及框架——用户时代教学设计的实践取向


Floor提出的学习体验设计四象限

学习体验,设计框架,经典,层次


Vol.28No.12201831图2Plaut提出的基于经典用户体验模型的学习体验设计框架图3Parrish等提出的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2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与基于经典的用户体验模型不同,Parrish等[11]提出了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他们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设计分为无意识、强迫例行、未完成活动、愉悦例行、挑战努力、美感体验六个层次,并提出这一体验层次受情境特点和个体特点的影响,情境上呈现出一致的、共鸣的、吸引人的、有延展性的、即时的等特点。各层次具体特征如下:①无意识层次——学习没有发生,学习者也没有获得相应的价值和结果;②强迫例行层次——强迫发生的学习,学习者个人投入较少,会对后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③未完成活动层次——学习者个人投入学习,但是其学习过程被打断;④愉悦例行层次——学习者投入较多的例行活动,能够产生持久价值的学习,进程比较缓慢;⑤挑战努力层次——学习者乐于在学习中接受挑战并付之以持续的努力,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回报,其往往沉浸于学习所带来的思考中;⑥美感体验层次——学习体验的最高水平,学习者能够主动从学习中获得意义,美感体验的特点是以期待和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2010年,Parrish进一步更新了这一层次模型,提出学习体验的四个层次:未完成活动层次、例行层次、挑战努力层次及审美体验层次。四当前制约学习体验设计发展的问题基于学习科学、用户体验设计等多领域的发展,学习体验设计在实践领域不断扩展的同时,其概念和框架方面业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然而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其概念认知、设计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正在制约着学习体验设计的发展。1学习体验设计的概念及框架尚未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框架图,学习体验,层次,框架


Vol.28No.12201831图2Plaut提出的基于经典用户体验模型的学习体验设计框架图3Parrish等提出的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2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与基于经典的用户体验模型不同,Parrish等[11]提出了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框架,他们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设计分为无意识、强迫例行、未完成活动、愉悦例行、挑战努力、美感体验六个层次,并提出这一体验层次受情境特点和个体特点的影响,情境上呈现出一致的、共鸣的、吸引人的、有延展性的、即时的等特点。各层次具体特征如下:①无意识层次——学习没有发生,学习者也没有获得相应的价值和结果;②强迫例行层次——强迫发生的学习,学习者个人投入较少,会对后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③未完成活动层次——学习者个人投入学习,但是其学习过程被打断;④愉悦例行层次——学习者投入较多的例行活动,能够产生持久价值的学习,进程比较缓慢;⑤挑战努力层次——学习者乐于在学习中接受挑战并付之以持续的努力,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回报,其往往沉浸于学习所带来的思考中;⑥美感体验层次——学习体验的最高水平,学习者能够主动从学习中获得意义,美感体验的特点是以期待和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2010年,Parrish进一步更新了这一层次模型,提出学习体验的四个层次:未完成活动层次、例行层次、挑战努力层次及审美体验层次。四当前制约学习体验设计发展的问题基于学习科学、用户体验设计等多领域的发展,学习体验设计在实践领域不断扩展的同时,其概念和框架方面业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然而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其概念认知、设计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正在制约着学习体验设计的发展。1学习体验设计的概念及框架尚未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年以来教学设计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J].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6)
[2]IBSTPI国际教学设计能力新标准述要——教学设计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图景[J]. 方向,盛群力.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3)
[3]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J]. 高文.  中国电化教育. 2005(01)
[4]首要教学原理[J]. M.DavidMerrill,盛群力,马兰.  远程教育杂志. 2003(04)



本文编号:3540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40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