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薄弱乡村形成原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31 05:21
  教育薄弱乡村是指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那些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的乡村;改善其发展环境,推动其发展步伐,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教育薄弱乡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联系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抓紧构建完整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拓宽教育扶贫渠道: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新体制;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大力普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实施多元化办学格局,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有效的新机制。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教育薄弱乡村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2.1 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2.2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教育薄弱乡村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3 缺乏有效的引导环境,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1 缺少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
        2.3.2 “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未能关注偏远山区孩子的就学
        2.3.3 学校缺乏科学管理
        2.3.4 社会重视不够,家庭教育不当
    2.4 教师队伍缺口严重且素质不一,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教育结构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章 加快教育薄弱乡村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正公平
    3.2 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解决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
    3.3 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3.4 有利于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第四章 加快教育薄弱乡村发展的对策
    4.1 构建完整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
        4.1.1 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
        4.1.2 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与使用监督机制
    4.2 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拓宽教育扶贫渠道
        4.2.1 建立农村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制度
        4.2.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对口扶贫活动”
    4.3 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管理新体制
        4.3.1 把教育薄弱乡村的建设发展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
        4.3.2 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激发校长工作热情
    4.4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4.4.1 合理配置教育薄弱乡村教师资源
        4.4.2 大力创造条件提高教育薄弱乡村教师素质
        4.4.3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激励教师献身贫困乡村教育事业
    4.5 构建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是促进教育薄弱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4.5.1 积极为教育薄弱地区制定一套融入劳动技能知识的基础教育课程
        4.5.2 改革教育薄弱乡村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4.5.3 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于一体的运行机制
        4.5.4 改革和发展教育薄弱乡村成人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从业者的文化技术素质
    4.6 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词



本文编号:3985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985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