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4-03-30 10:51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问题,已有研究在教育如何作用于经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如何测量上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追赶型的二元经济,四十多年的发展很难用西方经济学的某一理论解释,探讨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建构统一的理论框架。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蔡昉、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寻找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尝试提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量框架。一方面通过分阶段分产业分部门进行增长要素分析,基于作用机制分别测算教育提升生产过程劳动力质量的贡献,提升整个社会人力资本与知识水平的外部作用,提升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升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以及在资本积累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借鉴舒尔茨的投资收益法,在分产业分部门的教育投资收益法基础上,通过加权的方式,计算各阶段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外,选择的教育指标能否实质性地捕捉到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特征也是测算贡献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本指标的选择应该反映市场上不同时期对不同能力与技能的需求变化。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1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

图1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

舒尔茨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得益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与国民核算研究的发展,有增长核算之父美誉的丹尼森也对美国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深入的研究。他1962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Denison,1962),依据翔实的经济统计数据对美国1909—1929....


图2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与市场需求

图2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与市场需求

第三是按照蔡昉提出的四类产业进行增长要素分析。蔡昉(2017)在分析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对二三产业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以此来区分不同产业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要求(图2)。很明显,上述四类产业的增长机制与对劳....



本文编号:3942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942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