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文化、政治与教育 ——教育的文化政治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1-08-18 14:30
  文化、政治与教育是教育思考和研究的关键性概念。传统教育学、教育政治学及其教育文化学对于教育、文化与政治三者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虽有澄明亦有遮蔽。“文化政治学”作为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文化研究”新路向,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文化、政治与教育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本论文立足对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法国“五月风暴”的比较分析和教育思考,通过对北大百年教育史实转换的“文化基底”、“教育努力”和“政治裁定”的个案分析,尝试从文化与政治的交错视角对教育、文化和政治的关系做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第一部分引言和绪论引言通过对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法国“五月风暴”的比较分析,考察两者相似背后的不同实质,进而阐明文化政治新路向对教育研究的启迪;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缘起、文献评述、理论基础、总体框架做必要说明。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至四章第一章文化政治学的意义辨析和批判。主要从文化研究的政治学新路向、西方文化政治研究辩争以及文化政治研究的中国维度等方面,对文化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要义、立场论争和中国语境化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二章教育的文化思考及其批判。立足教育的文化阐释视角,通过对教育概念、要素和个案的文化分析,对清末民初教育实践...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一、研宄缘起:问题与逻辑
    二、文献述评:认识和理路
    三、理论基础:嵌入性理论
    四、总体构想: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意义和边界:文化政治学及其批判
    一、文化研宄:文化的政治学新路向
    二、激进与保守:西方文化政治之争
        (一) 激进保守之争
        (二) 激进还是保守
    三、意义与边界:中国文化政治之维
        (一) 意义与启示
        (二) 局限与边界
第二章 制约或促进:教育的文化思考及其批判
    一、教育的文化思考
        (一) 文化的教育概念
        (二) 教育要素的文化分析
        (三) 教育个案的文化解读
    二、文化的教育事实
        (一) 古今抑或中西: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二) 西方教育契入:京师同文馆的官方认知
        (三) 东方文化抵触:京师同文馆流变的民众意识
    三、文化的教育理论
        (一) 工具与价值:文化的两维区分
        (二) 官方和民间:文化的两种态度
        (三) 制约或促进:文化的两种可能
第三章 可能与困境:教育的教育选择及其困境
    一、教育独立思潮
        (一) 教育独立思潮议说
        (二) 教育独立思潮发展
    二、教育独立实践
        (一) 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二) 北大校务改革
        (三) 大学院、大学区实验
        (四) 教育独立思潮的现实困境与内外局限
    三、教育独立论说
        (一) 教育独立的内涵与分层
        (二) 教育独立的可能与局限
第四章 泛化与窄化:教育的政治干预及其异化
    一、教育的政治之维
        (一) 教育政治的天然关联
        (二) 教育政治的现实演进
    二、教育的政治衍化
        (一) 教育转向的政治路线
        (二) 教育转身的政治表达
    三、教育的政治阐述
        (一) 泛化与窄化:教育政治的双重边界
        (二) 权力与权利:教育政治的双重向度
        (三) 宏观与微观:教育政治的双重层面
结语 边界与意义:批判教育之批判
    一、批判教育研究论说
    二、微观政治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三、批判教育研宄在中国的境遇与可能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视域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 王璞.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7)
[2]“中国无宗教论”反思[J].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3]学校组织微观政治学研究的历史与前沿[J]. 程晋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03)
[4]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理论来源[J]. 王占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
[5]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批判逻辑[J]. 王占魁.  教育研究. 2012(04)
[6]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演展和社会权力架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 洪志忠.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2)
[7]高校人事决策的形成过程分析——高校微观政治的个案研究[J]. 罗建河.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2)
[8]阿普尔在中国:回顾与评论[J]. 王占魁.  教育学报. 2010(02)
[9]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教育研究的意义[J]. 王熙.  教育研究. 2010(02)
[10]微观政治学缺失的原因与构建的意义[J]. 严强.  阅江学刊. 2010(01)

博士论文
[1]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D]. 李素艳.吉林大学 2008
[2]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 张济洲.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文化与教育[D]. 冯青来.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基于嵌入理论的中国东西部创业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 和矛.浙江大学 2007
[5]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王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6
[6]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 方建锋.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 段吉方.浙江大学 2004
[8]“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 于文秀.黑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斯诺的两种文化观[D]. 单麒蓉.湘潭大学 2011
[2]微观政治视域中我国高校学生权力问题研究[D]. 董向宇.黑龙江大学 2010
[3]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D]. 郭丽琴.山东师范大学 2006
[4]法国“五月风暴”及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历史考察[D]. 廖萍.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0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350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