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建构研究——协同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29 16:12
  学校课程实施主体是影响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亦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相对滞后的领域。当前,学校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对目标愿景认识不清、对主体发展变化认知不足、对主体间矛盾冲突化解不力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协同论基本原理,系统阐释了以共同目标愿景为学校发展的"序参量"、以支配原理实现对主体发展的科学认知、以自组织整体效应实现矛盾冲突化解的课程实施协同主体建构策略。这种研究有效深化了对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从而为学校推进课程变革和提升课堂质量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的基本内涵与实践意义
    (一)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的内涵与特征
    (二)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建构的实践意义
        1.“序参量”的内核是课程实施协同主体的共同需求
        2.“支配原理”揭示了协同主体的内生动力
        3. 自组织体现了协同主体的整体效应
二、建构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面临的困境
    (一)对课程实施系统的目标愿景认识不清
    (二)对课程实施主体的动态变化认知不足
    (三)对课程实施主体的矛盾冲突化解不力
三、学校课程实施协同主体建构行动策略
    (一)明晰学校共同的目标愿景
    (二)深化对主体特征及发展变化的科学认知
    (三)充分实现课程实施自组织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课程创新:从自主到协同[J]. 胡定荣.  课程.教材.教法. 2015(11)
[2]协同学视阈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探讨[J]. 肖军飞,刘大伟.  教育探索. 2012(02)
[3]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学校课程实施[J]. 李洪修,熊梅.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7)
[4]课程实施主体探究[J]. 郑志辉,刘祖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1)
[5]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综述[J]. 崔允漷,洪志忠.  教育研究. 2007(04)
[6]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J]. 马延伟,马云鹏.  教育研究. 2004(03)
[7]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 李子建,尹弘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1)
[8]校本课程发展下课程与教学领导的定义与角色[J]. 黄显华,徐蒋凤,朱嘉颖.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7)
[9]协同学的基本思想[J]. 哈肯,郭治安.  科学. 1990(01)

博士论文
[1]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 李洪修.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 孙亚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0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370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