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实践人”: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

发布时间:2022-01-27 08:22
  马克思的实践人性观提出“人的活动本质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点说明社会关系的形成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产物,也就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塑造自身的本质。基于这种科学可证明的人性观提出了本文的“实践人”的人性假设,也强调了“实践人”不仅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学的逻辑终点,贯通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的定位,同时表明“实践人”人性假设受动与能动相结合、实然与应然相同一、个性与共性相同一的特征与内涵。基于这种“实践人”的假设,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也被重新思考,教育是一条引领人性发展并以自然性开端、社会性而达至精神性从而使人性完整、丰富的必经之路。教育贯穿人的始终,使人由实然——应然——新的实然这样循环往复的变化,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着一种使命感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自由精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成人”之学。而在改变自身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教育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矛盾。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比较这两种方法,以马克思的实践人性观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教育学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提出“实践人”的人性假设,对“实践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与构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构想
    四、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研究
        (二)关于教育学人性假设的内涵、性质、分类
        (三)对已有成果的评价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性观立场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以往人性观的观点和缺陷
        (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内涵与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人性观对教育的意义
        (四)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误区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性观与“实践人”人性假设的关系
第二章 “实践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性观
    一、教育学人性假设的特殊性
    二、“实践人”的逻辑前提
    三、“实践人”的定位
    四、“实践人”的内涵
    五、“实践人”的特性
    六、“实践人”的教育意义
    七、“实践人”视角下人、教育、社会三边关系
第三章 “实践人”视角下教育学诸多人性假设批判
    一、对以往人性假设内涵的批判
    二、对以往人性假设属性的批判
    三、对以往人性假设视角下人、教育、社会三边关系的现实批判
第四章 “实践人”视角下教育学的理论构建
    一、基于“实践人”假设的教育的定位和功能
    二、基于“实践人”假设下教育与人的关系认知
    三、基于“实践人”假设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认知
    四、基于“实践人”假设下教育学学科的理论构建
    五、基于“实践人”假设所存在的问题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理性人”到“理性生态人”——论教育观的后现代性转向及重构[J]. 刘炎欣,陈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3)
[2]教育研究学科立场的缺失与重构[J]. 满忠坤.  教育发展研究. 2013(03)
[3]对教育学人性假设的追问[J]. 冯向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4)
[4]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J]. 魏则胜.  伦理学研究. 2011(02)
[5]学术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性基础[J]. 董立平,周水庭.  江苏高教. 2011(02)
[6]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从概念建构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J]. 郝文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7]从“知性人”到“智性人”——当代教育学人性假设的转型[J]. 靖国平.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04)
[8]“存在人”的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学意蕴[J]. 李晶,刘晖.  教育导刊. 2010(03)
[9]科学、教育学与人的命运[J]. 熊和平.  教育发展研究. 2010(04)
[10]一种基于人性假设的教育思考[J]. 薛晓阳.  阅江学刊. 2009(04)

博士论文
[1]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 张海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 庞庆举.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教育目的的人性假设转向研究[D]. 郑振南.聊城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12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612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