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理解”的迷失与回归: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学生评价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4-05-19 23:37
  "理解"是学生评价开展的基础。以"理解"为切入口,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明确"理解"内涵:理解即"人存在基本方式""意义的生成""视域融合"的过程以及主体间性的"对话"。实际上,"理解"在学生评价中却走向迷失,主要体现为静态预设的学生评价标准、主客对立的学生评价主体、对话缺失的学生评价过程以及聚焦量化的学生评价结果。对此,应促进"理解"的回归:一是为了"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二是基于"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这要求具有动态生成的评价标准、主体间性的评价主体、敞开对话的评价过程以及质性描述的评价结果。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解”的意蕴: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理解”的内涵
    (一)理解即“人存在基本方式”
    (二)理解即“意义的生成”
    (三)理解即“视域融合”的过程
    (四)理解即主体间性的“对话”
二、“理解”的迷失:当前学生评价中“理解”的困境
    (一)学生评价标准:静态预设
    (二)学生评价主体:主客对立
    (三)学生评价过程:对话缺失
    (四)学生评价结果:聚焦量化
三、“理解”的回归: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
    (一)为了“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
    (二)基于“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
        1.动态生成的评价标准
        2.主体间性的评价主体
        3.敞开对话的评价过程
        4.质性描述的评价结果



本文编号:3978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978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