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09:49
  当思想政治教学被作为一门科学时,它的教学范式研究问题历史性地摆在了所有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者、实践者的面前。因为它不仅会在这个学科不断成长、成熟的进程中逐步显现,直至成为这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内含着该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引领着该学科向纵深发展,乃至实现学科发展的转型与变革。参与式教学范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心理学的激励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广东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参与式教学范式与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参与式教学范式“参与”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多维度参与。参与式教学范式是一种合作或交互式的教学,其内涵在于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因素参与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教学。高职思想政治课采用参与式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管理者的素质。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正面临一个弱化知识、注重实践和强调创新的时代;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论文的理论基础
        1.3.1 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
        1.3.2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1.3.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3.4 广东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
    1.4 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本文的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内涵
    2.1 参与式教学范式的概念
        2.1.1 参与式教学的提出
        2.1.2 教学范式的定义
    2.2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参与"的基本要素
        2.2.1 参与式教学范式中的教师要素
        2.2.2 参与式教学范式中的学生要素
        2.2.3 参与式教学范式中的管理者要素
    2.3 参与式教学范式与相关的其他范式之比较
第三章 高职思想政治课采用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框架构建的整体思路
    3.1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3.1.1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要求采用参与式教学范式
        3.1.2 高职思想政治课应用参与式教学符合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的需要
        3.1.3 高职思想政治课应用参与式教学符合教师提高职业幸福感的需要
        3.1.4 高职思想政治课应用参与式教学符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需要
    3.2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实施框架构建的整体思路
        3.2.1 从综合多维的角度设计参与式教学
        3.2.2 从成长灵活的角度实践参与式教学
        3.2.3 从层次差异的角度体现参与式教学
        3.2.4 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实现参与式教学
第四章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应用原则、应用步骤和应用策略
    4.1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应用原则
        4.1.1 "教师"参与的原则
        4.1.2 "学生"参与的原则
        4.1.3 "管理者"参与的原则
    4.2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应用步骤
        4.2.1 了解参与式,有备而来
        4.2.2 实施参与式,循序渐进
        4.2.3 巩固参与式,培养能力
        4.2.4 总结参与式,记录成长
    4.3 高职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范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应用策略
        4.3.1 多管齐下,为参与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氛围
        4.3.2 设疑置思,参与导入新课
        4.3.3 步步为营,参与教学活动
        4.3.4 时时反思,参与教学评价
第五章 高职思想政治课推进参与式教学范式的管理与制度保障策略
    5.1 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体现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要求
    5.2 建立课例制度,以整合专业教师集体力量共同参与教学
    5.3 鼓励教师、教学管理者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答辩委员会签名



本文编号:3744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744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