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与困境(2)

发布时间:2014-07-24 10:56

  很多高职教育者也认为,只要培养的学生技能过硬,能够毕业后直接上岗、顶用,就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不是职业教育考虑的范畴。正如有学者批评:“人们对通识教育的根本重要性,还几无认识。

 

  诚然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力求使学校的运行贴近经济和社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产教对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高职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必须“高等”与“职业”兼顾,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换言之,高职教育不应过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教育的普遍的人本追求。

 

  3.2 实践困境:3年学制,“专”尚且不够。怎样“通”虽然如上所说,在高职领域,是否需要通识教育尚有争议,但我们可以看到,针对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念上,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者开始对通识教育持肯定态度。但是,现实的问题是,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很多专业实行的又是2+1模式,第3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不能安排系统的知识学习。“专”尚且不够,怎样“通”?另外,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相对本科生还有一定差距,学生本身的通识教育需求不明显,这些也是导致很多高职教育者客观上远离通识教育的理由。

 

  另外,在前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过程中,为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上.很多专业减少了基础课程的科目与学时,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课程所存无几,如果实施通识教育,就意味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重新调整,这涉及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凡此种种.造成了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

 

  4 结语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应以发展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依归.树立“通识为体,专识为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理念。说到底,通识教育与高职教育.2者并不矛盾,在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可以有”。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办学基础、学制年限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较短的学制内,面对理论和学识基础偏弱的高职学生,如何开展通识教育确实存在困难。

 

  打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的理念,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将通识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使其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通识教育的实践途径.创新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坚持通识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377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