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2 18:27

梁俊华 石家庄宝德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是当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而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入手,分别从企业担保机制的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对的原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 担保 机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我国工商注册总量的99%,经济总量的占到了近一半。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就业、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经营规模偏小、资金缺口偏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融资问题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而由于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融资需求抱有谨慎观望的态度。虽然政府和社会也呼吁金融机构能够逐步放开对中小企业贷款等政策的限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明确了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任重道远。

2.企业担保机制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因此从银行间接融资成为了其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从银行申请贷款所需要的担保大致可以分为企业之间的担保、政策担保和商业担保三种方式。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担保,都受到企业管理、信用评价、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全面认识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够为企业担保提供支持和帮助。

2.1企业内部管理质量

企业担保的实现始终是以自身的管理质量作为基础的,无论是商业担保还是企业间的担保往往对于融资企业自身而言要求比较高,无论是财务报表、审计报表等等内容只有真正做到规范透明,满足审计相关法规的要求,才有可能获得信贷机构的认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管理质量对于能否获得担保资金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2.2信用担保评价体系

2000年国家经贸委召开了“信用担保体系与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方案起草工作座谈会”后,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信用担保评价体系,从而便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评价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建立,企业融资的外部信用环境还不够友善,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只能依据自身的评价系统开展工作,科学性和覆盖性还不强。

2.3金融等相关政策

政府相关金融政策对于企业担保获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为了稳定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所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都会对中小企业融资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充分依据相关政策来开展担保活动,争取政策支持。

3.当前企业担保机制的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从传统的家庭式或是合伙式的企业发展而来,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等方面先天不足,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市场化运营,其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距离现代企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更使得企业在担保机制建立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企业融资目标的达成。

3.1信用观念淡薄

在不少企业中缺乏信用意识,主要反映在日常管理之中。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是企业对外信用评价的基础,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投资、运营以及资金使用状况,为担保融资提供可靠依据,但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滞后或是规范性不强,影响了企业外在形象和投资方的信心,降低了担保成功率。二是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性是企业获取商业融资和政策担保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法制化逐步规范的大背景下,信息披露透明及时能够极大增强投资方的信心,为获得长期稳定的担保提供保障。

3.2企业实力不强

一是缺乏足够的反担保物。受到企业自身规模的影响,不少企业难以提供可靠足额的反担保物资,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资产比例不高,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从其他企业或人员中通过不正规的手段获取反担保物,留下了不少隐患。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传统行业,经营利润不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入,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资金链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信心,担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导致担保机构“惜保”。

3.3对政策反馈不及时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和劳动力就业等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种扶持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措施,特别是通过小额无息贷款等等措施来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一些企业对于这些政策的理解还不到位,对信息的反馈还不够及时,导致本应能够享受得政策无法及时享受,造成一些项目不得不延误或是搁置。这些都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对于政府政策的解读还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政策扶持渠道所能够提供的巨大力量。

3.4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就相对滞后,特别是伴随着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这种迫切性就更为明显。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小、信用水平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属于较为谨慎的范畴。一些金融机构虽然建立了自身的评级体系,但这种评级方式覆盖范围窄,企业难以进入。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基础信息,不少企业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资料做一评判,这些都导致了中小企业担保难度加剧。

4.构建完善企业担保机制应把握的原则

针对当前企业担保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的企业担保机制必须树立“立足自我,把握市场,争取政策”的意识,以增强自身管理为基础,以紧跟政策导向为辅助,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实现担保工作的全面性开展,为企业融资拓展渠道,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1遵循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就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税收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要求,转变传统的中小企业自由性、随意性强的弊端,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规章。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信用机制的规范性。就是要在企业中树立信用观念,建立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在资金使用、投资方向等方面必须建立自身的信用机制管理制度,严以律己,端正自身的形象,满足企业担保的相关要求。

4.2遵循真实性原则

重点体现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在数据汇总、上报、分析、公布等各个环节,企业上下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树立公正透明的企业形象。企业利润真实性。在利润率、现金流量等方面要切实依据企业的自身实际,科学核算,实现信息的完整真实。投资方向真实性,对企业投资项目要严格甄别,科学核算,详细登记,便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查,密切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增强信任度。

4.3遵循关联性原则

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政策执行部门的联系。企业建立与政府相关政策执行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正确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解决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出台政策的积极作用,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与金融机构长期、互信、互动的业务关系,对企业自身的项目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沟通,增强金融机构的信任度,拓展融资力度。

5.完善企业担保机制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企业担保机制的建立既要立足于自身管理,也要着眼企业外部,确保全面了解市场、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从而正确最大的扶持力度,将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逐步引入正规化、规范化的渠道。

5.1健全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尤其是从管理者自身而言,要转变传统人治的观念,引入更多更为科学的管理理念,变经验型管理为制度型管理,引导企业从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体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通过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来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在管理中维护并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恪守信用准则,赢得银行的信赖和支持。特别是在项目投资、现金使用等方面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要求,形成规范性的企业文化,适应越来越严格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要求。

5.2引入外因,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必须要积极引入外部监管体制,用第三方监管的方法来提升金融机构的信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一是加强外部审计力度。企业要主动与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联系,利用其专业性的特点,从更为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实施对企业的外部审计工作,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评估、资金使用安全等方面做好工作,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公布的透明性和客观性,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二是加强与专业性企业咨询机构合作。在利用政策扶持、金融机构支持的过程要积极与专业性的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利用其信息渠道广、服务内容全、意见建议针对强的特点,促进企业形象的转变,提升企业信心,满足担保要求。

5.3多法并举,拓宽企业担保渠道

加强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协调。由于有担保机构的存在,使得原本在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发生的贷款关系变成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担保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从而增强了商业银行刘一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得更加畅通。同时,要正确政策方面的支持,积极利用企业合作团体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丰富企业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明德.试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17

[2]王建军.小微企业担保财务分析探析[J].财经纵横,20143

[3]申正波.小企业担保机构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41



本文编号:16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