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研究的浅析

发布时间:2015-03-11 08:46

张彬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在现代金融业中,融资租赁是继银行信贷之后的第二大融资渠道,占据着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同样重要的地位。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业务,从属于金融行业,所以也会产生一般金融业务固有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但是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风险与一般金融业务风险相比,也有具有其特性。文章就金融租赁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基于目前国内金融租赁方面的风险管理研究进行浅析,最后提出一些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金融租赁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金融租赁;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一、绪论

金融租赁,相对于融资租赁,为融资租赁业的一个分支,其当事人由三方组成,分别为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其流程可以概述为: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要求,向承租方指定的供货方购买承租方指定的固定资产,在出租方拥有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承租方在一个时期内支付所有租金为条件,承租方在这个特定时期内享有该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其涉及的合同有购货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金融租赁,其本质就是出租人将属于资产所有权上的一切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是一种以融物代替融资,融物与融资密切相连的信用形式。

对于有着雄厚资金来源、完善风控机制、多种多样业务的外资租赁机构,我国金融租赁公司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加快自身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并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创新活动,为我国金融租赁业务的积极、健康、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二、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的浅析

我国金融租赁公司自2007年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不到10年,虽然目前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迅速,但有关于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非常缺乏深度和广度,精通金融租赁业务特点和流程的专业人才也明显不足,国内学者对金融租赁的研究,总体来说,,可以分三块,一是关于我国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二是金融租赁的国际研究和比较以及对我国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启示,三是关于金融租赁风险分类及管理的定性及少量的定量分析。

王飞 (2008)在《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解禁后的发展》从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能力,客户资源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从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和服务理念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费伦苏(2009)在《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的策略研究》对我国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进行了SWOT分析,论述了其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且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研究

孙迎芬(2002)在《金融租赁的风险及防范》将金融租赁风险分为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税务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六类,主要提出从法律文书方面做好信用风险管理。程东跃(2004)在《我国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研究》通过CAMELS分析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将我国金融租赁风险分类从资本、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市场敏感性等6个方面分别进行评级。王峻(2005)《融资租赁中三方风险管理研究》从出租人、承租人、担保人三方角度分析、评价、控制风险。尹文波(2008)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金融租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从承租人、供货商、投资人、出租人和监管机构五个方面归纳处金融租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金融租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2)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研究

杨冬梅(2008)指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资产运营风险、价格风险及金融风险,存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租赁产业链短、融资渠道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行业定位不清等风险管理问题,并从政府宏观、行业中观和公司微观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的途径。薛文瑾(2007)从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角度,对风险产生机制及风险类型进行剖析,指出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并利用CAMELS体系评价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指标,通过案例实证其有效性。

3)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研究

陆莹(2007)从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新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事前决策采用肯定当量法,事中控制里信用风险采用VAR、利率风险采用成熟期错配风险。陈佩虹,王稼琼(2008)从中小企业、租赁公司、融资租赁行业、商业银行自身四个角度论述了商业银行参与融资租赁业的意义,并将商业银行参与融资租赁业的方式划分为合作与设立。郭清马(2010)指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理念、市场定位、行业集中度、资产流动性、租赁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并从上述方面给出银行系金融租赁的风险管理建议。

三、金融租赁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金融租赁业风险的关键是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体系,规范金融租赁业务的行为,使之有序化、明确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金融租赁预测、识别、控制风险的成本,有以下建议来防范风险: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操作流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完善监管措施,建立银行金融租赁协会等。

具体措施如下:

健全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对工作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对承租人及租赁项目的甄选,完善租赁合同,尽量避免出现法务风险,以及贷后的跟踪控制,以更有效的阻止信用风险的产生。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是衡量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实行资信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授信额度管理制度。金融租赁公司要控制好事前风险,即在受理租赁业务前,对承租人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的内容包括承租人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企业产品的市场估值、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财务状况评估等。根据承租人的信用等级,确定是否受理租赁业务及授信额度。在资信评估过程中,要建立承租人经济档案,这样,便于全面掌握承租人的资信状况,从而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

金融租赁公司应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用来防范自身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化解来自融资、设备处置及供应等方面的风险。金融租赁公司还能通过引进的金融机构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精英管理层的经验,完善和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对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存在商务部和银监会两个监管主体,对公司的监管主要是审查股东资格、高管人员资格等,而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风险控制等的监管不到位甚至缺位,这是很多金融租赁公司出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从监管的角度看,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措施,可以促进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在对金融租赁业进行监管时,重点是要在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并无一个统一的金融租赁协会,在信息建设和服务提供上都还很缺乏。因此,我国的银行业有必要建立银行业间金融租赁协会,作为政策传导的枢纽和信息共享的平台。比如,协会可以考虑建立有关银行业内租赁交易情况、行业欺诈等行为的数据库,为银行开展业务和防范风险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Pykhtin.Michae Dev.Ashish.Residual risk in auto leases.Risk[M].2003.

[2] Mondher Bellalah. Valuing Lease Contracts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 Real-Options



本文编号:17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