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9 21:34

黄艳芳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业在我国占有者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我国的经济如何高速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模式如何的变化,农村问题始终是必须的特别重视的问题。因为农村是保证国民生活的根本。但是在我国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农村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就相对比较落后。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模式;解决办法;

引言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比较的落后的,国家政府对农村不断的投入使得使得农村产生了相应的信贷金融市场,这也正是农村金融市场最为主要的成长模式。这种增长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其成长是伴随着我国的不断投入的,但是效果确实没有成正比,这是得不偿失的。

1、农村金融市场模式的特征

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的成熟,相比较之下,农村的金融市场发展就显得非常的不足,但是这都是由农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它的运行和成长不可能像城市金融市场一样。由于农村的经济底子较薄,同时再加上市场的隔离、人口不密集、风险高等因素使得交易的成本偏高。同时上述因素还容易导致农村的金融市场的风险集中化、收入不稳定等等情况的发生,为了获得利润,直接导致的就是金融市场很难在农村运行下去。农村市场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封闭的市场,它的这些运行特点直接导致就是市场的推广达不到要求,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1交易的成本一般较高

农村相比较城市而言,其人口的密度要小很多,这就使得相关的金融机构距离农户一般都是比较的远的,就交通方面的问题来说,在进行金融交易时无形的成本就会增加,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成本以及监督成本。再加上农村的信贷一般是没有抵押的,而且资金的使用范围也很广,金融机构要想加强对于借方的监督和合同的有效运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相对较高。

1.2金融市场效率低下

与城市的金融市场相比较,农村的金融市场的收益就小很多,而且相关的信息收集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都要高,这就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运行起来效率比较低,进行开发的可能性比价的小,一些主要以获得利润为前提的商业活动就无法很好的进入农村的金融市场。

1.3资金借贷的季节性

农村生产具有季节性,这就使得农村的资金信贷也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的,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的,一般资金的用途就是进行相关生产机械的购买以及化肥、种子的购买,这些也都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的。虽然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高科技的影响,但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天性还是没有变。这些都决定了农村的金融机制实际上就是充当一种短期的借贷部门,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农户需要资金的时间段比较的固定,而且资金到位的时效性必须要保证,主要的用途就是农业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方面的投入,一旦收回了成本,农户都会及时将借贷的资金给还上。这种金融运行特点是由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其特征比较明显。

1.4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自古农业就是靠天吃饭,虽然有了高科技的投入,但是只是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成果的保证性还是没有提高。对于借贷资金,农户的偿还一般都是在收获后,其成本回收之后。但是这个都是会受到很多不可抗的因素的影响的,主要一个就是天气的影响。这种不确定的风险由的时候是不能够很好的规避的。这种风险是不可预估,也是不能确定的,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因此要想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有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甚至再有的情况下会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2、改善建议

2.1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建设

在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的改善时就需要搞清楚市场的主体,对于农村来说。其金融市场的主体就是农户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方面的投资,通过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国家在不断的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还需要个边单一的金融模式。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搞清楚市场的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拓展,尽最大的努力开发农村的金融市场。

2.2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模式还是比较的单一们主要就是以国家的投入为主,这种单一的金融市场模式无法很好的促进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需要改变现在单一的信贷金融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在农村金融市场引进市场机制就成为了可能。逐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将各种金融体系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通过上面的方式引进商业投入,在农村金融市场当中允许并且鼓励商业机构的进入,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同时加大商业保险的力度,避免一些因为自然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风险损失。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农户的利益,同时还可以降低贷方的风险。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扩大,促进其成长。

2.3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

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需要扩大现有的金融营业布局点、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特殊的金融运行机制,需要金融机构不断的深入到农村当中,通过通讯、宣传等将各种金融活动深入到农村,扩大金融市场范围,同时,国家也需要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如《农产品期货交易条例》、《农业信贷法案》、《农业保险条例》等各方面的农村金融系统法规,通过制度和基础延伸,不断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2.4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体系

相对于在城市建立金融监管体系来说,在农村建立金融的监管体系是比较的麻烦的。我国目前采取的监管方法主要就是采取的从中央到省市的两级监管,这两个是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主体,通过这两个主体来逐步的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监管。同时部分引进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管,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同时国家相应的出台农村金融监管法规体系,使农村金融监管部门有法可依。

3、结论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农村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才可以得到保证。目前来说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相关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还不是很健全,再加上本来农村经济基础就比较弱,很难很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政府还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将市场经济引入到农村金融中,使得农村的金融增长模式有满满的转变成为市场竞争加上国家引导的机制,在农村建立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冉光和.金融资本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黄祖辉,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J].管理世界,200703

[3]温涛.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200707



本文编号:17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