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目标替代率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扣除限额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00:41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发展严重失衡,为了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升养老保险替代率,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迫在眉睫,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开始试点。在2018年个税改革后,目前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推行办法下,中低收入群体无法享受实际税收优惠,高收入群体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有限且过低。本文以替代率为基准,根据精算平衡原理构建模型,对扣除限额进行优化研究,试图测算出与新个税办法匹配且有利于多层次收入水平的消费个体享受实际税优的扣除限额。同时,本文还对不同扣除限额下开始购买保险年龄、个税起征点、个人收益率及初始收入水平这四个参数变化对实际税优额的影响做了分析,得出所测算出的扣除限额的确较现行扣除限额更为合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保险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目标替代率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扣除限额优化研究


图1各年龄阶段投保实际税优额??*爵1可知,不论开始购》年齡X为几岁,扣除限额为1600元时,个体可享爱的实际税收优惠额??OOQ10001600

模型图,个人,收益率,起征点


霜辭替代率的税越奎商业#老保险扣除限额优.化研究??1.75?2.25?2.75?3.25?3.75?4.25?4.75?5.25??个人收益率(%)??1600?1000??图2不同个人收益率下实际税优额??如图2所琢4不难发现,苘模型预测的结果一样,不论扣除限额为1000元或是1600武,当个人收??益攀i增长时际税优额也将有所增长a且相除限额为1000元时消费个体所获的税收优惠远低于??扣除限额为1600元时的税收优惠。一貪面H知,本文所测得的1600元的扣除限额较1000元的现行??扣除限额更为优越,能更:好地使消费个体受溢,另一方面也可如,消费者在理财我资时虛努力提升真??s的个人收益率,以便義審:g翕的税收优惠3??(三)变动个税起征点j??2018年Sjf?31日通过的?羡于修改中华人_和爵个人所得税法的斑釐》童有I.阏年10?J?1??R起,个人纳税起征蟲由,旗先实行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实上,自我国开始爱布税法反相关办??法以来个税起fe点H屬民收人的增加、总体g鞒的发展筹一系、对廬因鲁姆整过多次.I起次都提高??了扣除_准,不难推测顧糜挤強健錄的大环境今.后该扣除标推仍会继续提升H此身??虑在扣除限额为1000?5&及1600耷的条件下,通过变动个税起征点j来观察倉际税忧额的变化y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取fa?J4合历史变动,假设个税起征点j?IT现行的5000武开始,每次增加1000??定#至9000元停止c初始收人设为40000元i见图3)。??i團3可知,身个税起紐点摧貪两种扣除限额条件下所对应:的愈K税收优惠额均有1歲小幅??的下降。这是由于当个銳起怔点提禽时,对座'的每I

起征点,税收优惠,税率


保险研究2020年第2期??INSURANCE?STUDIES?No.?2?202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5000??6000?7000??个税起征点??讀?1600?'?1000??8000??9000??图3不同个税起征点下实际税优额??(四)变动初始收入I??为确保各个收入水平的人群在购买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时均可享受到实际税收优惠,因此,考虑??在扣除限额为1000元及1600元的条件下,初始收入分别为20000元、30000元、40000元及50000元??的消费群体对应享受到的实际税收优惠额(见图4)。??20000?30000?40000?50000??初始收入??國?1600?_?1000??起征点外的其他方面,如2018年个税改革对3%、10%、20%三档税率级距进行拉大,同时个税起征??点的变化对实际税收优惠额的影响较小,因此,当未来个税起征点上调时,是否下调领取养老金时的??缴纳税率还应考虑到多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450000??400000?-?,■?-???图4不同收入下实际税优额??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下的税收优惠政策探讨——上海市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测算[J]. 尹音频,胡上晴.  光华财税年刊. 2013(00)
[2]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缴费设计研究[J]. 涂东阳,许莉,殷晨昕.  保险研究. 2013(12)
[3]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周建再,胡炳志,代宝珍.  保险研究. 2012(11)



本文编号:3261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261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