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京津冀医保异地就医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6:14
  伴随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就医的需求也与之增加。当前京津冀地区异地就医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异地就医待遇不一致、就医无序、不能满足异地患者就医需求、监管能力不足等,呼唤医保部门对异地就医改革。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研究三地区异地就医管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那么,如何解决京津冀地区异地患者与本地参保患者实现同标准、同待遇,如何减少河北涌入京津地区异地就医患者的数量,以及如何使异地患者能够有序就医并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文章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异地就医管理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主要梳理了异地就医相关政策以及文件,比较法主要比较分析异地就医标准、流程、结算情况等知晓异地就医管理的现状,而案例分析法是为了深入分析异地就医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后得到的结果:京津冀地区医保异地就医政策标准不统一、异地就医存在管控不严、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以及对京津冀地区异地就医行为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随后阐述了三地区异地就医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即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和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失衡。最后结论为:建议医保管理...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下的京津冀医保异地就医管理研究


异地就医住院流程图

医保,职工,唐山,疾病


椭苯咏崴阈??坏轿坏任侍狻H缤?所示,以2018年唐山市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就医结算情况为例,直接结算9477人次,手工结算占总异地就医人次将近40%,而手工结算中门诊特殊疾病占24%,其他人员住院手工结算原因一部分是就医地医疗机构没有开通直接结算业务,一部分是由于社保卡异常或未备案等原因。这充分说明两点问题。一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窄只是涉及到住院费用而大量的普通门诊和特殊疾病门诊还是手工报销;二是大量异地人员住院费用手工报销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异地直接结算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好对备案的宣传工作。图32018年唐山市职工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手工结算比较Fig.3Comparisonbetweendirectsettlementandmanualsettlementofmedicalinsuranceforemployeesindifferentplacesintangshanin2018第二,唐山市所有医院对心脏疾并肿瘤、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等疾病的治疗存在专科优势不足等状况。如表15所示,在2018年职工医保异地就医人次中,32%的异地就医患者约为4538人是因为心脏疾病选择异地就医的,其次约有3845人因为恶性肿瘤或癌症选择异地就医,随后即是脑血管病后遗

京津,总值


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况是有差距的。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国际往来中心,经济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天津市是直辖市发展一直优于河北省加之滨海新区的建设推动了天津整体的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低。如图4所示:2016年至2018,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8198元/人、128994元/人、140748.30元/人,天津市紧随其后,而河北省的发展缓慢,近乎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1/3,从图4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医保统筹层次的不同,而医保统筹层次各异是异地就医管理困难的首要因素。图4京津冀地区2016-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Fig.4PercapitaGDPof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from2016to2018其次,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差异导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差距明显,如图5所示,通过横向比较,京津冀三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北京最高,河北最低,以2018年为例,北京市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45766元、天津100731元、河北省为71633元,北京整整比河北多了一倍还多,这就会导致河北户籍的人员流向京津等地工作的数量很多,同时也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区交通发展较快,“一小时”交通圈加之三地区间城市交通一卡通的广泛推行,京津冀地区异地工作的人群较多。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来讲,个人付出的成本差异不大,但收益却大很多,所以很多人选择异地工作,尤其是河北省户籍的年轻人员选择在京津两地工作,致使京津两地的医保资金比较雄厚,而河北的医保基金收支不足。京津冀三地区医保部门也会根据基金的


本文编号:353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53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