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农牧交错带的草牧业产业及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8:02
  农牧交错带是传统的农耕种植区域与草原放牧区域的结合地带,属于生态过渡区域,兼具农业、牧业生产特征,也称半农半牧区、农牧交错区、农牧过渡带等。农牧交错带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生产系统、两类生态系统和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交接和过渡区域,农牧交错带在农业、牧业生产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改善环境,阻止草地沙漠化及土壤盐碱化等方面,农牧交错带属于薄弱环节,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广泛进行农牧交错带农、林、牧、渔等生态系统,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对促进农牧交错带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生态建设、生态恢复成果、保障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草牧业产业、文化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我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的文化形态并简要探讨了文化和产业的辩证关系,其次,对笔者所在的雁门关农牧过渡带进行重点研究,选择雁门关草牧业文化演变的独特研究视角,沿着草牧业生产、生活的文化轨迹,从农牧交错带草牧业的历史渊源、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文化传承等角度,对雁门关过渡带农牧业的生产、生活文化史进行介绍。再次,本文对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的五种文化形态着重进行研究。与传统的草牧业研究相比,本文将草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化传承纳入草牧业产业发展研究当中,着重考证了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对草牧业发展、演变的影响,为农牧交替区草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全面研究雁门关草牧业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从文化这一更深入的层面对畜牧产业的发展给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05;F326.3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1 农牧交错带文化形态研究
    1.1 农牧交错带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我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的文化形态
    1.3 文化与产业的关系
2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文化演变
    2.1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概况
        2.1.1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理文化特征
        2.1.2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社会文化特征
        2.1.3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状况
    2.2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文化变迁
        2.2.1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的历史文化特征
        2.2.2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农牧文化传承史概述
        2.2.3 西汉时期雁门关地区的生产生活文化
        2.2.4 明朝时期雁门关地区的生产生活文化
        2.2.5 晚清时期雁门关地区的生产生活文化
        2.2.6 民国时期从游牧文化到农耕文化的完全过渡
3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文化形态研究
    3.1 游牧文化
        3.1.1 迁徙文化
        3.1.2 贸易文化
        3.1.3 尚武文化
    3.2 农耕文化
        3.2.1 农耕文化的含义
        3.2.2 农耕文化的特征
        3.2.3 农耕文化的哲学内涵
        3.2.4 农耕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3.3 西口文化
        3.3.1 “走西口”历史背景
        3.3.2 西口文化的特征
        3.3.3 西口文化的历史价值
    3.4 边塞文化
        3.4.1 边塞文化的内涵
        3.4.2 边塞文化的特征
        3.4.3 边塞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
    3.5 生态文明
        3.5.1 生态文明的内涵
        3.5.2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3.5.3 “右玉精神”
        3.5.4 生态文明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4 雁门关区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环境承载达到极限
        4.1.1 煤炭资源富集地和环境重灾区
        4.1.2 资源困境
        4.1.3 土地“三化”严重
    4.2 草业发展的短板
        4.2.1 雁门关地区草地资源的特点
        4.2.2 草地锐减退化严重
    4.3 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3.1 畜禽种质资源大幅流失
        4.3.2 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
    4.4 草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4.4.1 原始落后生产方式
        4.4.2 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5 雁门关草牧业发展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5.1 厘清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5.2 雁门关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的保护
    5.3 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5.4 畜牧产业和文化的互动
    5.5 建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涌,汪德水;中国农牧交错带现状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9年01期

2 吴贵蜀;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汪训波;专家认为:气候干湿变化诱发我国农牧交错带牧农错位[J];草业科学;2004年06期

4 赵涛,高聚林,孙继颖,刘克礼,任有志;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中饲用作物的重要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3期

5 赵军;李霞;;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9年01期

6 李晗;郝建锋;;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7 李晗;郝建锋;;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8 韩颖;侯向阳;;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划分及管理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5期

9 程序;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10 侯向阳;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格局与过程及其景观生态意义[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花;农牧交错带的草牧业产业及文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户融资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娟娟;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剑;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模拟和基于GIS的地理表述[D];兰州大学;2006年

5 孙艳;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涛;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丽娜;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预测变化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相伟;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诚;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宫燕;温带农牧交错带黑(钙)土退化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4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34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