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08:53
  产业内贸易产生于战后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从而加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由此使得国际分工从原来的垂直型分工逐渐转化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纵观世界化纤工业不断调整的产业格局,我国化纤工业的高新技术纤维行业的加快推进,市场需求多样化更加明显,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并且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本与技术存量的差异等因素,化纤工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出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上的相似性,其化学纤维产品的产业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进而又由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形成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形成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则更多的受要素禀赋影响,接近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化纤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国别结构也将出现动态调整,进而对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化学纤维业》对化学纤维制造行业的定义,除了研究化学纤维产品业之外还将化学纤维原料生产划入化...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研究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
    2.1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2.1.1 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
        2.1.2 Lancaster的“产品差异模型”
        2.1.3 Brander & Krugman的“相互倾销模型”
    2.2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2.2.1 Falvey等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2.2 Shaked & Sutton“垂直差异寡头垄断模型”
    2.3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拓展
        2.3.1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2 基于FDI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研究
        2.3.3 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研究
第3章 中国化纤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研究
    3.1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3.1.1 人造纤维
        3.1.2 合成纤维
            3.1.2.1 涤纶进口产品结构
            3.1.2.2 腈纶进口产品结构
            3.1.2.3 锦纶进口产品结构
            3.1.2.4 其他合成纤维进口产品结构
        3.1.3 人造纤维原料
        3.1.4 合成纤维原料
    3.2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2.1 人造纤维
        3.2.2 合成纤维
            3.2.2.1 涤纶出口产品结构
            3.2.2.2 腈纶出口产品结构
            3.2.2.3 锦纶出口产品结构
            3.2.2.4 其他合成纤维出口产品结构
        3.2.3 人造纤维原料
        3.2.4 合成纤维原料
    3.3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贸易特点
        3.3.1 中国化学纤维贸易具有重要地位
        3.3.2 中国化学纤维贸易增长迅速
        3.3.3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进出口市场分布集中
        3.3.4 中国主要化学纤维产品贸易逆差较高
        3.3.5 中国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较高
        3.3.6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测度
    4.1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方法与数据说明
        4.1.1 测度方法
            4.1.1.1 Grubel-Lloyd指数
            4.1.1.2 Breu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4.1.2 数据说明
    4.2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2.1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2.1.1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G-L指数测度
            4.2.1.2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G-L指数测度
            4.2.1.3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定
        4.2.2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MIIT指数测度
            4.2.2.1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MIIT指数测度
            4.2.2.2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MIIT指数测度
            4.2.2.3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MIIT指数测度
    4.3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
        4.3.1 中美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3.2 中日等东亚国家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3.3 中欧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3.4 中国与俄罗斯化学纤维制造业G-L指数测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判定
    5.1 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判定方法
        5.1.1 GHM法
        5.1.2 Giuseppe Celi细分法
        5.1.3 Fukao & Ishido三种贸易模式判定法
    5.2 中国化学纤维原料业产业内贸易类型测度分析
        5.2.1 GHM法与Giuseppe Celi细分法
        5.2.2 Fukao & Ishido法
    5.3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测度分析
        5.3.1 GMH法
        5.3.2 Fukao & Ishido法
    5.4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类型总体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化纤业产业内贸易类型影响因素分析
    6.1 样本选择与指标设置
    6.2 模型构建
        6.2.1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
        6.2.2 面板协整分析
        6.2.3 面板模型分析
            6.2.3.1 回归模型的选择
            6.2.3.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
    6.3 回归方法和回归结果分析
        6.3.1 回归方法
        6.3.2 回归结果分析
    6.4 实证结果小结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1.1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算结果
            7.1.1.1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7.1.1.2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属于上垂直型
            7.1.1.3 中国化学纤维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类型的影响因素
        7.1.2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向的提出
    7.2 建议
        7.2.1 政府层面的建议
            7.2.1.1 推进外贸管理方式的转变
            7.2.1.2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2.1.3 鼓励传统劳动密集型化纤业的改造
            7.2.1.4 正确引导外资投向
        7.2.2 行业协会层面的建议
            7.2.2.1 不断完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
            7.2.2.2 加强化纤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7.2.2.3 引导和支持化纤及其相关产业集约式、集群化发展
        7.2.3 企业层面的建议
            7.2.3.1 实施品牌化战略
            7.2.3.2 实施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7.2.3.3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分析[J]. 胡竹枝,王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2]全球生产网络下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 赵恩娇.  亚太经济. 2013(02)
[3]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影响因素综述[J]. 杨文钦,鞠伟.  知识经济. 2013(02)
[4]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97-2008年静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吴学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03)
[5]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赵放,李季.  世界经济研究. 2010(10)
[6]中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 丁振辉,孟思佳,王振.  北方经贸. 2010(09)
[7]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稳定性检验与回归分析[J]. 姚阳,齐绍洲.  法国研究. 2010(01)
[8]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刘钧霆.  工业技术经济. 2008(03)
[9]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歧探讨[J]. 高敬峰.  商场现代化. 2008(06)
[10]中国与东盟贸易依存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J]. 姚震寰.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07)

博士论文
[1]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 项义军.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2]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路径选择[D]. 刘佳.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 陈富桥.华中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4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244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