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7:11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源于它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既是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也是产业集聚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产业集聚区域内部高度的竞争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对于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利用集聚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的竞争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已进入回落调整阶段。2011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693万辆,其中出口量为1139万辆,占比为42.29%,比上年提高8.29个百分点。而2012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376万辆,其中出口量为970万辆,占比为41.04%,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度一直很高,主要分布在广东、重庆、江浙、豫鲁冀几个省市,2011年前八省的产业集中度为94.24%,比2010年下降3.5%。利润率也从2010的4.3%下降到2011年的4.11%,与产业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时同时,摩托车企业数、市场销售量、企业生产扩张能力...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012年两轮摩托车分季度产销情况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012年两轮摩托车分排量市场占有率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012年摩托车发动机分排量产销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 王凯,易静.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3)
[2]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集聚与平衡效应研究[J]. 龙云安.  世界经济研究. 2013(01)
[3]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 任英华,徐玲,游万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5)
[4]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陈建军,胡晨光.  管理世界. 2008(06)
[5]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 张华,梁进社.  地理科学进展. 2007(02)
[6]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路径探析[J]. 卞彬.  重庆社会科学. 2005(10)
[7]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 罗勇,曹丽莉.  经济研究. 2005(08)
[8]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 罗勇,曹丽莉.  统计研究. 2005(08)
[9]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评价(上)[J]. 胡安生,冯夏勇.  上海汽车. 2005(01)
[10]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J]. 王今,侯岚,张颖.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1)

博士论文
[1]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小平.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 王洁.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中国嘉陵集团摩托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丁华.重庆理工大学 2013
[3]我国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水平与效率的统计研究[D]. 谭华.暨南大学 2013
[4]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关村”打造品牌的研究[D]. 刘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5]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实证研究[D]. 李丽君.重庆工商大学 2012
[6]我国证券业集中度与行业绩效分析[D]. 李孝林.重庆工商大学 2011
[7]江门市摩托车产业集群创新的政策研究[D]. 梁丽丽.华南理工大学 2010
[8]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庹永贵.西南大学 2010
[9]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名牌集群发展战略模式研究[D]. 张斌.重庆大学 2008
[10]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 谭利华.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0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380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