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新主流电影的产业动力与文化逻辑

发布时间:2022-02-09 15:43
  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的突出现象。文章从梳理其概念流变与内涵演化的历史进程入手,分别从不同维度来探究新主流电影形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逻辑。文章阐明新主流电影是国家产业政策推动、电影生产机制变革与观众需求牵引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核心目标则是实现主流价值传达、商业利益诉求和艺术生产表现的多重融合,以此重申党和国家的文化领导权,从而逐步寻找并实现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生产模式的建立。 

【文章来源】:编辑之友.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新主流电影的产业动力与文化逻辑


2007—2018年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市场份额(百分比)

画像,观众,电影


电影观众人次的扩张带来群体需求的分化,而新主流电影则有效整合了观众的多元需求。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时间,我国电影观影人数由2亿人次达到了2019年的17.27亿人次。电影受众群体的辐射范围广,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中青年群体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见图3)。数据显示,2019年70%的电影观众群体年龄在20~35岁,新增用户也集中在这一范围,而20~24岁的购票数据达到了29%。作为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青年亚文化属性浓,对多元文化、新技术和新事物接受度高,猎奇心理强烈,从而产生观影口味的差异性分化,“对于25岁以下的年轻受众来说,更喜欢恐怖、爱情、悬疑、惊悚类电影;15岁至29岁的受众更多偏爱武侠、运动等类型电影;30岁至39岁的中年受众更偏爱动画、冒险、家庭类影片”。[15]因而电影生产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是满足观众群体分化的现实诉求。整合观众差异性选择之后的价值认同尤为重要。尽管类型电影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选择,但依然会有价值统一性的需求牵引观众的观影渴望。例如新时代下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英雄主义赋予国族情感下的新主流表达就是这一交叉领域的重要部分,这也成为新主流电影得到观众认可的受众基础。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可以说满足了老中青观众群体的共同期待,情感共振的空间一方面来源于故事表达的生动与可看性,另一方面源自价值传达打破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喜好屏障,使新主流电影找到了普适的供需满足路径。

电影,票房


图1 2007—2018年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市场份额(百分比)国家政策供给始终是电影产业发展和新主流电影演进的核心动力,在引导和支持新主流电影形成新时代电影生产模式中起到关键作用。首先,宏观政策解放电影产业整体生产力,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次年邓小平又在第四次文代会中进一步阐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指导方针,为产业发展的思想解放奠定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3年)、《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1995年)为代表的电影政策以及1996年实行的第一部电影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在电影制作与发行上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以来僵化传统的模式,开始股份制、集团化与院线制的改革,中国的电影市场开始进入“破冰时代”。新世纪以后随着电影产业深化改革,出台的一系列如《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2001年)、《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等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影项目、影视企业和院线建设的扶持力度,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促成电影产业在市场化、商业化中进入“春暖花开”的新阶段。到2017年施行的我国第一部《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次突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座里程碑”。[7]2018年中共中央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并组建国家电影局,进一步为电影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标志着国家为新主流电影的生产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基础与机制保障,为其形成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本情感分析的类型电影受众特征与偏好研究[J]. 张红,张海悦,王萃.  现代电影技术. 2019(11)
[2]于冬 博纳用作品说话[J]. 王方玉.  英才. 2019(09)
[3]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 尹鸿,李天语,孙俨斌.  电影艺术. 2019(02)
[4]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政策创新[J]. 刘汉文,沈雅婷.  电影艺术. 2018(06)
[5]意识形态斗争正未有穷期[J]. 张传泉.  红旗文稿. 2018(15)
[6]新主流电影论: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J]. 尹鸿,梁君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7)
[7]空间跨越与主流电影重构——论《红海行动》的三重创新[J]. 张斌.  艺术评论. 2018(05)
[8]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转型脉络与治理视域下的现实重构[J]. 胡晶晶,葛涛安.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8(02)
[9]论文化领导权与“十七年”喜剧电影的类型化特征[J]. 阳海洪,曾译萱.  当代电影. 2018(04)
[10]从主旋律影片到主流大片的嬗变[J]. 张慧瑜.  电影艺术. 2011(02)



本文编号:3617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617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