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07 15:49

马卓尔   中央财经大学

摘要:1994年至今的外汇市场已进入市场化、规范化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阶段,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在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压力变动趋势、特点和影响因素的贡献分解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市场 压力指数  汇率弹性

一、人民币压力来源长短期因素及压力指数构建

本文选取人民币和美元作为研究对象,以人民币名义汇率、外汇储备、中美利差、中美CPI差等四个主要经济指标作为经济基本面的因素考虑,中美贸易差额作为国际压力的因素,人民币非交割远期升贴水作为人民币的汇率预期。

应用以上六个指标,借鉴Eichengreen(1996)构建的模型,利用其在构建综合指数中采用的系数确定方法,以各指标在样本区间内标准差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正负号由各指标对EMP(外汇市场压力)影响的正负决定。这里采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中美利差是美国指标减去中国指标,其中美国利率选取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利率选取一年期存款利率;选取中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两国各自的通货膨胀水平,通胀差计算用中国物价指数减去当期美国物价指数。本文具体的样本空间是20001月至20126月,数据频度为月度。所有标准化指标以20001月为基期。EMP增大反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如下所示:

根据该模型计算,本文得出自20001月至20126月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化情况:自2000年以来,EMP值不断上升,人民币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从20001月至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明显不断积累。汇改后,短期内EMP值较为稳定,升值压力有所缓解,但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短暂下降后又重新回升,至2006年下半年,已经恢复到了汇改前的压力水平,经过2007年升值压力明显加速上升后,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EMP值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有所下跌,但从2009年开始又有了新一轮的猛烈增长。

二、各压力因素分析

(一)汇率

汇改前,人民币各期汇率基本稳定,此时汇率升值作为释放外汇市场压力的一个途径基本没有效力。而汇改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连续升值所带来的压力释放途径逐渐打开。但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下降,升值本身带来的压力释放依然持续,,但效果逐渐减弱。

(二)外汇储备

2000年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明显有加速增长的趋势。自20029月起,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加快,月份外汇储备基本保持了正增长率。因此,储备增加带来的外汇市场压力增强在每一期都很明显。

(三)利率

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有限,中美之间的利差就基本取决于美国利率的走势。直至2007年下半年,由于次贷危机,美联储显著下调联邦基准利率,而同年,中国人民银行6次加息。因此,中美之间利差明显缩小,而由此带来的升值压力也逐步上升。

(四)预期

随着升值预期的不断加大,大规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金融危机过后,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NDF(无本金交割远期)持续低于即期汇率水平,给近期人民币升值造成极大压力。

(五)通货膨胀水平

中国的通货膨胀在2007年之后成为焦点。由于在绝大多数时期内中国的通胀率都要低于同期美国的通胀率,特别是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因美元贬值而价格升高,且其国内物价水平也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大幅上涨,因此,中美之间通胀差距有明显的扩大趋势。

(六)国际压力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国际压力主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自国际社会的升值压力开始于2002年的“人民币升值论”。而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这种压力便持续积累。

三、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变动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国际压力和汇率预期三方面作用的结果。通过在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压力变动趋势、特点和影响因素的贡献分解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

(一)汇率调节需要国际协作。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于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以及国际压力三个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各国汇率的调整就构成了考验。危机后,一国的汇率水平还是要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基本面,但汇率的走向也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一国的汇率调节,乃至国际收支调节,都有赖于国际之间的协同合作。

(二)警惕国际政治压力,防范贸易战于未然。国际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国际政治压力的重要来源便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基于国家间“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做出的判断和相应要求。

(三)保持并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防范人民币币值变化压力的新的集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20057月起累积20%的升值并未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形成强烈的升值预期,进而转化为新的升值压力。可见,为了避免汇率变化压力的累积,需要具备汇率随时释放压力的机制存在,显然有必要保持汇率弹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巨额外汇需要更多的投资渠道. 中国证券报[N]. 20051025.

[2]李巍,张志超. 一个基于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外汇的适度规模. [J].经济研究,20098.

[3] Eichengreen, Barry, Rose, Andrew K., and Wyplosz, Charles, 1995. Exchange market mayhem: The antecedents and aftermath of speculative attacks. Economic Policy, Vol.10, No.21, 249-312.

[4]Girtion, Lance, and Roper, Don, 1977. A monetary model of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postwar Canadian experi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7, No.4, 537-548.

[5]朱杰. 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中央银行的干预程度:一个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36):14-23.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现代商业: CN11-5392/F   QQ:136276459   投稿邮箱:xdsyzzs@126.com  (切勿一稿多投)



本文编号:16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