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从日本海啸说起,探金融如水之深意

发布时间:2015-03-06 17:53

关键词:金融、金融危机、金融海啸

而这次的地震让我对金融产生了如下看法:

首先,如果把这次的日本海啸视为一次金融危机的话,可以想象金融的洪水效应会产生多么严重的社会后果。日本作为地震常发国,其抗震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从日本对地震的预警机制,抗震建筑的牢固程度到人们的避震常识,任何一个环节都显示出日本出色的抗震能力。同样,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实体来说,金融海啸爆发之时,是否有足够的抗险能力和应对危机的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同地震是自然灾害,人类无法避免一样,由于任何社会都有着经济周期,而伴随着经济景气的波动,金融危机或者金融海啸的爆发也是不可绝对避免的。首先让我们从预警机制说起。这次的日本地震,日本政府提前一天对公众发布了地震预警,第二天发生的地震便算不上是毫无准备之战了。如此准确性的预警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的。虽然,人们总是质疑地震预警为何不能更精确更提前一些,这些理论上的缘由我们不做讨论。那么对于一个经济实体而言,对于金融海啸的发生,是否能做到准确的提前预警呢?这需要政府当局的金融监管部门有着足够的监管水平和高度的政策透明性,因为金融的主体已不再仅仅是银行,投资机构等,而是全体民众,就像人人需要饮水一样,当今社会已离不开金融二字。

其次我们来谈谈抗震措施。我们都知道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其建筑质量是严格按照抗震标准把关的,那么在面对地震之时,人们往往以房屋作为庇护所,日本国民对自己的建筑质量是充满自信的,所以我们鲜能听到日本的房屋建筑物倒塌等相关信息。反观我国,近日的云南地震,我们看到大量的建筑物坍塌,这或许是因为我国并不是地震多发国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对所有房屋一律按照抗震标准建造没有必要或者说经济成本过高以至于不符合决策科学性、经济性原则。那么这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层面的影响又如何呢?我们看到日本发生地震时,政府的媒体通知是请民众尽可能的不要外出待在室内,因为日本知道自己的房屋才是最安全的,而地震的公共避难所往往是那些最最普通的学校。

第三,让我们谈谈国民素质。在日本的地震海啸面前,我们看到日本人较高的国民素质,社会秩序依旧竟然,人们依旧平静,这或许也是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所带来的一种结果。每一个经济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体之间往往有很多共振效应。那么,我们不能保证其他经济体的波动不会影响到我国,或者我们根本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金融海啸。那么提高我们国民的金融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现在国内大力倡导普惠制金融的推广,可以说全民金融的时代已经或即将来临,那么一国民众的金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尤其是在面临金融海啸之时,民众恐慌往往会加剧危机的蔓延,那么民众能否在政府当局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金融行为对一国在危机之后的复苏至关重要。目前国内急需提高国人的金融素质,普及金融常识,使民众的金融行为可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为理性。

最后,让我们谈谈国际救援。任何一次灾难面前,我们都能欣慰的看到来自国际其他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曾经我国的汶川地震如此,这次的日本地震还是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灾后救援的重要性。但是,我要说的是,外界的一切救援都只是暂时性的,或者说依赖外界救援绝不是长久之策。同样,对于金融海啸而言,倘若发生了大的金融危机,我们决不能只寄希望于借助他人之力来进行灾后重建,或者说过于依赖外界力量。就如同这次由于利比亚危机带来的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一样,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是我国的现状,,是否有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对于我国应对石油危机就想的至关重要了。而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量。那么类推到金融海啸同样如此,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能力应对危机,借助外力只能作为跳板而绝非救命稻草。

金融如水,这最可怕的便是金融的洪水效应了,洪水如猛兽,一旦发生海啸那更是后果严重,我们一定要多管齐下,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能力,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做足准备。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