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知识经济下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计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9 15:00

摘 要:该文阐述了知识经济下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实证分析,由此认为应该重视知识经济下教育的统计核算问题。从教育统计核算的必然性,教育产业的核算范围,难点问题,核算思维等角度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知识经济 教育 计量 统计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expos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then uses some concrete evidences to analyze it. Based on that,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we shouldattach importance to collecting statistics of education in the present time. From her own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the coverage,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statistic thoughts of the education statistics.

Key words:knowledge-based economy; education; measure; statistics.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所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已在上世纪悄然隐去,知识经济越来越现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教育为新的主要的产业,而作为决策依据的教育统计核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构建并完善统计核算势在必行。

 

一、教育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更新的意义,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教育已不仅仅是文化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经济意义上的“对人的投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成为一种主导国家经济增长的产业。下面,试以福建为例,运用新经济下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新经济增长模型

新经济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在生产函数中考虑,即把知识资本、教育投入引入生产函数,得到新经济增长理论下的生产函数为①Y = F(L,K,R,E,t)其中,Y为产出,L为劳动力,K为有形资本,R为知识资本,E为教育投入,t为时间因素。具体构造生产函数的形式为:Y = AeutLαKβRrEλ(1) 将(1)式两边取对数得:lnY =lnA+μt+kαlnL+βlnK+γlnR+λlnE (2)将(2)式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得:1dYYdt=μ+α1dLLdt+β1dRRdt+λ1dEEdt(3)将(3)式的各项用年增长率代替(t'=1年)得:Y′Y=μ+αL′L+βK′K+λE′E(4)由此可得:知识资本对产出的弹性为γ= (Y′/Y)/(R′/R);教育投入对产出的弹性为λ=(Y′/Y)/(E′/E);教育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度为E=(λE′/E)/(Y′/Y);知识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度为R= (γR′/R)/(Y′/Y)。

(二)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根据生产函数(4)式,需要统计福建省的产出Y,有形资本K,劳动力L,知识资本R以及教育投入E。考虑到数据的可收集性和可操作性,不妨作这样的设定:固定资产作为有形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由整个从业人员减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本作为知识资本,为了排除教育的重复统计,确保统计口径一致,在计算时人力资本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减去教育人员;教育投入从财政对教育费用支出加以计算。根据以上的设定,统计资料如表1。

根据表1进行处理:Y=产出,K=固定资产投资,L=从业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R=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人员,E =教育支出;得到表2。

用y=Y′/Y作为应变量;x1=K′/K,x2=L′/L,x3=R′/R和x4=E′/E作为自变量;利用SPS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多元回归模型:

^Y=-0.0507+0.609x1-0.337x2-0.222x3+0.862x4

t2.833-0.131-0.436 0.847

R2=0.716, F =30.918, DW =2.023

可以从结果看出,无论从拟合优度还是从t检验、F检验,都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而且杜宾-瓦森值接近2,无自相关,满足相关条件。因此,因变量与自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统计资料来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也很显著递增,在经济不断增长中,这些技术人员以及教育的作用正越来越大。从统计回归模型看,教育投入对产出的弹性为0.86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正在起作用。在知识经济下,教育产业将转变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而相应的教育统计将成为统计研究的重点。教育统计能从微观和宏观上反映教育的相关情况,诸如教育的数量、质量、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人力资源的素质等,为各地区、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教育产业的统计核算问题

(一)教育产业统计范围的界定

进行教育产业统计,首先要对教育产业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知识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部分群体或个人增加知识和提高技能等的需要。

(二)教育产业统计核算的难点问题

教育产业作为知识产业,它是以知识的生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产业,即教育产业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知识作为教育产业的主要商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使直接依靠知识进行教育产业投入产出的核算变成了不可能。

1.知识自身难以度量。知识拥有不同于传统商品和服务的三个性质。

(1)知识是不可分的。即使在买主得到它以后卖主依然拥有它。知识在用于特定的商品、服务或生产过程后,知识的所有者仍旧能把它向其他的人提供。

(2)对拥有某一特定教育的产出———知识的人来说,额外增加一“单位”同样的知识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价值。更多并非更好,只有接受新的教育,有了新的产出后才会更好。

(3)作为教育产出的知识在未被得到运用之前它的价值是不知道的。因此,教育产出依靠其直接的成品———知识来衡量其价值是无法进行的。

2.在知识经济下,作为产品的知识更替的周期变短,使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教育产出水平的估价很困难。

3.教育资源,如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力资源等在国内区域、城乡间的流动也使得教育产业更加难以统计。

(三)教育的统计核算思维

对教育产业的统计核算,我们采用了最基本的投入———产出法。对教育的投入,可以从人力资本的“各种消费”流量中分离出“教育费用支出”,它是指国家、家庭和个人用于教育过程的一切费用支出。“教育支出”项目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消费支出,核算在可分配收入使用账户。而现在我们把“教育费用支出”作为智力投资,它是知识存量形成的源泉,是生产性支出,应该在资本账户中核算。对教育的产出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将其分解出来,但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知识的转移是无形的,因此,对产出的分离较为困难,只能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收入方面来对其测度。除了投入产出指标外,教育效率是评价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效率也称教育效益,它反映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教育投资与教育成果的比较,即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教育资源利用率能体现教育的效率,通过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反映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教育改革和管理依据。

 

三、关于完善教育统计核算的进一步思考

为满足政府规划教育产业发展蓝图、制定教育发展政策的迫切需要,必须明确并建立科学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知识经济下构建并完善一个反映知识经济中关于教育的核算框架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上述的指标未能体现教育产业一些重要的产业现状。

(1)教育需求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教育需求量不仅能反映行业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从侧面反映一国或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政府可据此调节教育的财政投入。用于反映教育需求量的指标可有成年文盲人口、教育程度等。

(2)教育的公平性。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男女平等、城乡平等的社会和谐发展观。因此,可以利用女性教师的比重、女学生占总在校生的比例、农村适龄儿童就学率、农村在校生占总在校生数比例等指标来加以反映。

(3)教育的区域平衡性。必须把反映教育地区差异的指标纳入体系内,如西部地区所占教育经费比例等指标,并给予高度重视,依据指标做出相应的决策。

(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为了反映教育的可持续性,考察教育的潜力,可以利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平均每万人招收学生数、科研经费占GDP之比等指标。

 

四、结论

总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是生产力,是产业,更是资本。“在知识社会里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教育在知识的生产、传递、学习和应用方面,在培养创新人才从而使知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教育产业进一步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中,明确并建立科学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和计量方法,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制定适当的分析模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教育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涂文涛,方行明.知识经济的人才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3.

[3]秦海菁.知识经济测评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张立军.知识经济对统计的挑战[J].中国统计,1999,(9).

[5]李福华.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J].高等教育, 2000,(12).

[6]罗良清.教育产出核算的难点透视[J].统计教育.2003,(3).

[7]东方社奇.现代居民教育投资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1):68~69.

[8]王亚菲,王颖妍.教育服务产出核算分析[J].统计教育.2004,(5):12~15.

[9]林伟林,林有.人力资源宏观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J].统计与决策,2005,(1):8~9.



本文编号: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