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知识经济的无形资产计量问题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9 15:04

[摘 要]无形资产是无实物形态的资本性资产,从会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得以增加。代写计量论文目前无形资产计量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尚未形成对无形资产价值实行全面管理的体系、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计量不合理、无形资产价值核算方法比较混乱、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规定不合理。应增加无形资产项目核算的内容,改善核算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计量。

 

[关键词]无形资产 计量 核算体系

 

无形资产是无实物形态的资本性资产,它能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获得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体现市场竞争力的资产。它是一个企业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并给企业带来潜在利益的要素总和,包括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顾客、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长期信誉等。二是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有技术等。三是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工作系统等。四是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包括整个员工的教育状况、知识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要素。

从会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得以增加,对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它的比重甚至已超过固定资产而位居首位。无形资产会计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其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寿命期不肯定性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与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的根本区别。我们不能像对待有形资产一样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使用过程进行反映,而应当按其固有的价值运动轨迹及特征进行考察,确定相应的计量方法。而我国会计实务中,对多数无形资产计量普遍不充分。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营、兼并及商务交往活动将更加广泛,企业资产价值计量的不充分,必将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我国无形资产计量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可分为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除商誉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都具有明确的投入成本,可参照其他资产的评估方法大致估算出市场价值。因此,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比较明确。但是这些无形资产在计量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我国无形资产在计量上的混乱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上。

第一,在我国会计核算中,尚未形成对无形资产价值实行全面管理的体系。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成本应由形成无形资产的劳动消耗构成,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两个方面,但无形资产价值形成不尽一致。往往形成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系列费用被抛开,如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研制费用,由于开发研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谨慎起见,企业将开发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只将专利申请中的注册费、审计费、律师费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造成价值的不对称。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就很难以价值形式反映出无形资产的全貌。另外,现有的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计量的规定不合理。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投入资本中,无形资产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这在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知识经济时代,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无形资产价值核算方法比较混乱。如在有些项目核算上,未能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又如为提高企业品牌效应、增加商标知名度而支付的广告宣传费,实际上是促成品牌成为著名商标的一项重要劳动消耗,从理论上讲应成为商标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企业出于谨慎原因将广告宣传费获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将这种特定的广告支出完全作为费用性支出,必然会造成费用多计而无形资产价值少计的结果,导致当期净利润降低和资产价值偏低。另外,对同一种形态的无形资产,往往仅仅因为其来源渠道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比如,同样性质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由于不需要注册,企业自创的采取计入费用的方法,而股东投入的则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这种不一致的处理方式是欠妥的。

第三,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规定不合理,应引入加速摊销的概念,因为有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前期带来的收益一般大于后期,现有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不合理,其摊销年限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并有所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核算体系过于简单,直接冲减无形资产价值,有待改进。正是由于我国在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管理与实现上的上述种种障碍和弊端,反映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与公司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体制。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分析

无形资产的计量应根据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决定,完全沿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式,根本不能正确计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将会受到很大挑战。这是由无形资产的特点决定的。

高度稀缺。无形资产产品具有稀缺性甚至垄断性。无形资产的生产是一次性的,不存在一个或几个企业重复生产一种完全相同无形资产的可能性。某项无形资产一旦产生,重复生产便毫无意义,而生产者也将实施保密等保护措施,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知识、技术的垄断。退一步说,即使存在重复生产的情况,法律上也只承认最先生产出的该项资产并予以保护。这种企业自身和法律的保护,形成了无形资产的垄断地位并一直维持到法律或经济有效期终止,为价格垄断提供了条件。无形资产的稀缺导致了对它的需求缺乏弹性,需求一经产生,则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根据劳动价值理论,资产的价值是以凝结在资产中无差别的抽象人类劳动为基础的。但由于无形资产生产的一次性,其价格是由取得占有权的无形资产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不具有横向可比性,而个别劳动消耗的多少只有生产者自己知道,购买者难以准确把握,只能根据该无形资产的效用和稀缺性进行价值判断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决定取舍。

高收益。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型和整体型无形资产是以创造性劳动为主的产物,具有更大的增值效应和潜在能力。这类无形资产的使用在使企业取得一般水平收益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了超额收益。例如商标的使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效益,不仅反映过去经济活动的成效,而且通过使用增加了商标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对商标权本身来说是价值影响的增值,对特定的经济活动来讲是市场占有率提高,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促使其在日常购货活动中发生反复的购买行为并对新产品甚至潜在的新产品的销售产生购买欲望。

三、完善我国无形资产计量的建议

增加无形资产项目核算的内容。由知识经济环境产生的诸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新的无形资产,应当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对于传统的无形资产项目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以及购入的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核算体系过于简单,必须改进。《企业会计准则》第31条明确规定:“各种无形资产应当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这种对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无形资产原始价值,也不能反映成本费用中已负担的摊销价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只是无形资产的净值。实际上,无形资产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其价值形成和运动过程可清晰地分解为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净值及新增价值等,所以完全可以参照固定资产设置“累计折旧”备抵账户的方法,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反映其摊销价值。这样,资产负债表上通过无形资产原值减无形资产摊销等于无形资产净值的程式,就可直观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价值运动的三种状态。应该说,这种较详尽的核算体系也符合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随着科技开发研制费用的增大、开发时间的缩短以及开发主体的不断社会化和多元化,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要求越来越详细。首先,技术开发一般要经过设计、研制、样品制作等阶段, 这些都构成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主要部分,有必要对其形成过程单独核算。其次,开发时间的缩短和投入的加大,使得每年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加大,摊销价值的核算越来越重要;企业间联合开发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要求会计真实全面地监督和反映联合各方的费用、权益的分配等全过程。另外,无形资产商品化的趋势也要求单独核算开发成本。很多企业将无形资产作为商品向外销售,只有对其进行单独核算,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的效益。

企业自创的商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使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计量。自创商誉由于其支出成本不能可靠计量,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商誉的定义,根据其可以带来的超额收益来计量。即在企业实际获得的净收益中,扣除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净收益及非商誉因素(如政策优惠、特殊行业或垄断经营等)取得的净收益,就是由企业的自创商誉取得的超额收益,将该收益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化,即可作为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具体计算如下:

超额收益=实际净收益-按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净收益-非商誉因素的净收益

商誉价值=超额收益÷平均利润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对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使其对未来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研究与开发费用和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应根据研究与开发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而不能笼统地计入当期费用。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应分别计量,研究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则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具体处理方法是,对可以申请专利的、研究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或可以作为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不仅要将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予以资本化并计入无形资产价值,而且后期投入也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对于研究失败的、开发不成功的无形资产则应作为当期损失处理。

 

[参考文献]

[1]蒋卫平·知识经济对财务的挑战[J]·财务与会计, 1999,(6)·

[2]周巍,杨新慧·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应对[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3]张兆国,吴玉章,陈艺东·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J]·河北财会, 1999, (8)·

[4]顾建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J]·经济论坛, 1999, (6)·

[5]王寅·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与思路[J]·经济论坛, 1999,(7)·

[6]熊明华,曹玉敏·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经济论坛, 1999, (21)·

[7]刘京城·无形资产的价格形成及评估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8·

[8]明廷华·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5·

 

 



本文编号: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