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21:16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缓解生态问题,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要问题。我国历来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缓解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内容之一。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生态”一词,但在其诸多著作中生态文明思想早已初现端倪,尤其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他以异化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论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同时,第一次并且唯一一次提出“人化自然”的概念,提出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断,被视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先声,是我们回归原著经典,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因此本文以《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研究、解读,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进行概括,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业革命、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以及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的影响。第二部分以实践的视域围绕《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在实践中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实践中关系的形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关系破裂而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以及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实现共产主义,最终使人与自然真正的相协调、相统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手稿》所展现出来的生态思想。第三部分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过程中《手稿》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进行研究,《手稿》以“人化自然”观为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探究为线索的生态思想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开启先声,而《手稿》中实践观和“异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为探究其生态思想提供了新视角。第四部分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进行其当代意蕴探究,这一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确立马克思在生态学的历史地位,还可将其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予以新的启示。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091.91;X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存在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二、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
    第三节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实践
        一、自然是人类改造活动的对象
        二、人是改造自然的实践主体
        三、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危机的出现
        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外在表现——异化劳动
        二、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实现共产主义
        一、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三、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三章 《手稿》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开启探索之门
        一、以“人化自然”观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思想
        二、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线索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为解读人与自然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一、实践观开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新视角
        二、“异化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
第四章 《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意蕴
    第一节 《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为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提供依据
        二、为确立马克思在生态学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第二节 《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坚持社会主义,提供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范式
        三、缓解生态问题,共同创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杰;;生态文明发展观的辩证思考[J];学理论;2017年03期

2 伊平;;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3 吴庆玲;;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之维[J];赤子(上中旬);2017年03期

4 詹玉华;;以人为本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经济问题;2017年05期

5 张丽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生态启示[J];林业经济;2017年04期

6 陈多闻;蓝茵茵;;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STS关系探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顾德学;;超越技术:以生态参与推动生态文明[J];北方论丛;2017年05期

8 周强;;科学主义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9 赵惠霞;;生态文明建构与“人的自然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郗戈;;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芳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王帆宇;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苏庆华;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王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冯银;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7 王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生态人”及其养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天虹;人类文明视野下的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化建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闫静;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生活方式变革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5 林鑫;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与社会意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姜晓玲;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邓丹;马克思生态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8 宋利娟;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架[D];渤海大学;2012年

9 罗新祥;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姜娜;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2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872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