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视域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23 22:15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继蒸汽革命、电力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又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科技革命。用更少的劳动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科技革命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作为一次新兴的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大势所趋,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需要用劳动来进一步消化。一方面,它带来的新的人机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暂时地对人的劳动主体性、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技术革新开阔了人的眼界,促进了人的思想进步,使人们有机会解放双手,去追求更大的幸福。实现人类的幸福正是马克思的梦想,幸福的实现得益于人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无疑推动着幸福的实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肯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意义,要求我们继续用奋斗创造幸福。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利弊,要辩证地看待,利用积极因素转化风险危机。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特征
    (一)以人为核心
    (二)以劳动为引导
    (三)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为奋斗目标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一)“机器换人”削弱人的劳动主体性
    (二)技术的频繁更新压抑劳动积极性
    (三)“人机竞争”加重劳动异化形式
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一)技术的革新开阔人的思想
    (二)信息共享推动人的本质力量实现
    (三)生产力发展推动劳动解放
四、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应对,转化风险危机
    (二)合作共赢,推动生产力发展
五、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前提条件的?[J]. 韦定广.  理论与改革. 2020(02)
[2]唯物史观视域下“机器人联合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辩证关系[J]. 高洋.  江科学术研究. 2019(04)
[3]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J]. 李辰洋,张玉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J]. 欧阳英.  世界哲学. 2019(02)
[5]人工智能与人的解放[J]. 王阁.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1)
[6]网络舆情热点生成的多维归因[J]. 安艳霞,何云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7]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劳动的幸福[J]. 陈学明,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8]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的当代诠释和时代价值——再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J]. 何云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9]智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J]. 孙伟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10]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 杜传忠,许冰.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本文编号:3454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454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