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94生态农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22:38

  本文关键词:上海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开发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市场调查分析;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问卷调查方法、直接访谈法和S;(2)生态规划;主要包括生态调查和生态评价两个步骤,生态调查的方;(3)空间布局规划;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农庄的外部区位选择和内部功能分区;(4)产业规划;主要从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部分对生态;(5)乡村景观规划;生态旅游农庄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基质、斑块和廊道,;(6)游憩规划;主

(1)市场调查分析

主要有三种基本方法:问卷调查方法、直接访谈法和SWOT分析法。

(2)生态规划

主要包括生态调查和生态评价两个步骤,生态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历史资料收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分析、生态足迹评价和生态适宜性分析。

(3)空间布局规划

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农庄的外部区位选择和内部功能分区规划两方面,区位选择要考虑土地、交通、市场需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影响;内部功能分区一般采用四大功能分区:种植园区、养殖园区、旅游度假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4)产业规划

主要从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部分对生态旅游农庄进行产业规划。

(5)乡村景观规划

生态旅游农庄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基质、斑块和廊道,规划时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注重从总面积、边界形状、相互间的空间联系三方面出发来进行规划设计。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乡村景观的三种基本类型:现代农田景观、乡村型园林景观和乡村庭院景观。

(6)游憩规划

主要包括游憩空间规划和游憩项目规划两方面,游憩空间规划方法主要有市场需求导向法、游憩中心地理论和集聚与分散方法;游憩项目规划主要分为六大类:观光采摘类、动物观赏类、餐饮服务类、住宿服务类、休闲娱乐类和民俗体验类。

(7)废弃物处理规划

主要包括污染源的调查、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和废弃物处理模式的选择。总结了有机废弃物处理的三种基本模式:“堆肥还田模式”、“沼气发酵模式”和“达标排放模式”。

4.生态旅游农庄的理论验证

论文最后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原生态休闲山村的规划设计作为案例,从市场调查分析、SWOT分析、功能定位、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生态规划、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废弃物处理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十个方面出发,对以上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理论验证。该规划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具备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2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生态旅游农庄的基础理论及其规划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有待于制定各种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农庄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2)政府的政策导向对生态旅游农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地将生态旅游农庄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从其组织形式、投资机制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

(3)加大生态旅游农庄营销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从技术经济学和营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翔宇,张龙.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 (1):

116~118

[2] 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北方园艺,2006,(1):1~62

[3] 黄洁.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科技咨询,2006,(1):39~40

[4] 贡保南杰.北京郊区旅游业发展战略——北京旅游圈带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1):44~54

[5] 王云才.论都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保护——以北京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为例.地

理研究,2003,22(3):324~333

[6] 吴必虎.大都市环城游憩带研究——以上海为例.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7] 吴必虎.上海市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评价研究.人文地理学,1997,12(1):17~23

[8] 蒙睿,谭勇,黄训银.乡村旅游区选址问题研究——以昆明市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

17(3):65~68

(2):39~41 [9] 刘春梅.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

[10] 张红宇.要合理选择现代农业的实现路径.政工研究动态,2006,(7):9~10

[11]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评述.旅游学刊,2003,18(1):76~78

[12] Lane B.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 Strategies:atool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in :

B.Bramwell andB.Lane,eds.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102~105

[13] Cecilia Hegarty,Lucyna Przezborska.Rural and agri~tourism as a tool for reorganising rural areas

in old and new member states—a comparison study of Ireland and Pola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5,7(2):63~67

[14] 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农村经济,2005,(1):126~128

[15] Seaton,A.V.Hay on Wye,the mouse that roared: Book towns and rural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1996,(5):379~385

[16] Skoczek,M.Rural tourism as a factor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Spain and Portugal Prace i

Studia Geograficzne,2003,(32):35~48

[17] Sharpley,R.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

Tourism Management,2002,(3):233~244

[18] Fredericks M,Rural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1993,(7):215~226

[19] MacDonald R.,Jolliffe L.Cultural rural tourism.Evidence from Canad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2):307~322

[20] William C G.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6(3):151~164

[21] Michael Barke,John Eden.Co-operatives in southern Spain: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rural tourism

sector in Andalucí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3):199~210

[22] Fleischer A,Pizam A.Rural tourism in Israel.Tourism Management,1997,18 (6) :367 ~372

[23] Oppermann M.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 (1):

86~102

[24] Hjalager A M.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1996,17 (2):

105~110

[25] Sharpley R.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Tourism Management,2002, 23 (3):233~244

[26] 龙晓华.观光农业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1997

[27] 徐 峰.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9

[28] 王先杰.设施园艺在旅游观光农业中的规划设计及其应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

东北大学,2000

[29] 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1

[30] 李同升.观光农业及其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2002

[31] 王云才.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后].上海:同济大学,2003

[32] 孙爱丽.上海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开发措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33] 冯丽.北京市观光农园景观设计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4] 林步欢.珠江三角洲旅游农庄的规划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4

[35] 粟驰.京郊山区村级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怀柔区北宅村为例:[硕

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6] 余华荣.广东省观光农业园建设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农业大

学,2005

[37] 吕军.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黄陂旅游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湖北

大学,2005

[38] 王春晓.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旅游功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2005

[39] 钟林生.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8

[40] 章维.池州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54~1655

[41] Masberg B A,Morales N.A cas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1999,2 (3):289~300

[42] 邓文,刘晓鹰.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

22(1):96~98

[43] 王芳,梁瑞驹,杨小柳,等.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

理论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128~130

[44] 夏晶,尹大强,陆根法,等.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环境保护科学,2006,32

(2):43~45

[45] 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76~80

[46]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地理学报,2000,55(3):

294~295

[47]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林学院,2001

[48] 丁忠明,孙敬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0,(12):27~31

[49]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3):28~31

[50] 徐峰.灌溉农业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初探.林业建设,2000,(5):15~18

[51] 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17(3):

60~64

[52] 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6

[53] 郗春梅.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架构的基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

9~12

[54] 吴忆明,吕明伟.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6~40

[55] 欧阳志云,王如松.区域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67

[56] 润圃.旅游生态学.国外社会科学,2001 (2):120~121

[57] 刘鸿雁.旅游生态学——生态学应用的一个新领域.生态学杂志,1994,13(5):35~38

[58] 毛振斌,曹志平,赵彩霞.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自然生态保护,2002 (2) :

27~30

[59] 那守海,张杰.旅游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90~92

[60] 王浩.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3,71~72

[61] 海热提,王文兴.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65~133

[62] 王小明.SWOT分析法及其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中国林业,2004,(4):32~33

[63] 刘继生,张文奎,张文忠.区位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14

[64] 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1~71

[65]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29

[66] Hartshorne R.Location as a factor in geography.A.A.A.G.,1927, (10):92~99

[67] 包志毅,陈波.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

命科学版),2004,30(1):57~62

[68] 吴传钧,刘建一,甘国辉,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34~265

[69] 韩非,张天柱.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省唯琼生态农庄为例.资源

开发与市场,2007,23(5):474~475

[70] Forman R T T.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37~39

[71] Forman R T,李秀珍,肖笃宁译.景观与区域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生态学杂志,1996,15 (3):

73~79

[72]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意义.地理学报,1996,51(5):454~464

[73]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城市规划,2001,11:44~48

[74]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27~31

[75] 王军,傅泊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科学,1999,21(2):71~75

[76] 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43~250

[77] 王庭宇,罗寿枚.大都市郊区游憩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

206~207

[78] 王云才.论都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保护——以北京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为例.地

理研究,2003,22(3):326~327

[79] 郭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20~421

[80] 富田和晓.经济区位的理论与实践.东京:大明堂,1991,121~126(日文)

[81] 吴承照.游憩规划的定性、定位与定向.城市规划汇刊,1997,(6):23~32

[82] 王新谋.家畜粪便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49~50

 

 

下载地址:94生态农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战研究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生态农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战研究_图文

90八岁能读会写教材-《给你一个惊喜》教案

91中考物理计算题精选(无答案)_图文

59电气施工方案_图文

听说英语答案

10语文素养大赛试题。_图文

利用网卡实现双机互联50

7-8章不停航施工监理103

tc作业93

53公开课说课稿


  本文关键词:上海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开发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14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