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发布时间:2017-04-28 23:10

  本文关键词: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旅游系;北亚利桑那大学地理、规划与休闲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旅游流 空间结构 高铁效应 机理 京沪高铁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4)~~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引言旅游流作为一个具有空间属性的旅游地理学概念,是旅游系统的神经中枢和纽带[1-2],表现为游客在空间区域内的空间位移现象,具体是指旅游者从客源地向目的地流动的人群数量和流动模式[3]。旅游流研究是从空间角度考察旅游客源地(Origin)和旅游目的地(Destination)的相互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2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3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单勇兵;章锦河;;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4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5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李东和;王艳;;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6 王振波;徐建刚;朱传耿;祁毅;徐璐;;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7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8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9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10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2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欧玉婷;桑广书;;高速公路建设对金华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任开荣;;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5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韩道山;;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陈丽丽;章家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客源市场细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孙冬英;;九江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于伟咏;朱丽;;城市近郊旅游的旅游市场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9 赵亮;李洪娜;;辽宁省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10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蓟县休闲农业[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雷猛发;;西林县旅游的特色及开发刍议[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5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宏磊;张捷;曹靖;史春云;刘传华;田谆君;王岚;;基于通达度和资源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崔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祁秋寅;赵小波;;旅行社提供出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韦志慧;;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高婷;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姚东;甘肃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市场拓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建军;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2 吴承照;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3期

3 陈出云;;火车快跑 迈入高铁时代[J];地图;2010年01期

4 吴人韦;论旅游规划的性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4期

5 孙根年;国际旅游支付方程、支付等级与旅游偏好[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6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7 尹凌;李满春;陶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8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9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10 刘峰;旅游系统规划—— 一种旅游规划新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艳;高速铁路对沿线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炎灿;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张思寻;;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对沿线“旅游流”影响机制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10期

2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3 王洁;以广深为起点的海外旅游流的流动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05期

4 丁正山;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5 沈振剑;河南省旅游流时空变化的预测及发展趋势[J];经济经纬;2005年04期

6 沈振剑;河南省旅游流时空变化的预测及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永军;旅游流研究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年18期

8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9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10 林岚;康志林;甘萌雨;叶金玉;;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e,

本文编号:333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3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