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7:17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中心地 体系结构 分形 新疆


【摘要】: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越来越突出。旅游业己不再是一个景区、景点的分离式发展,而是强调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的诸多要素在经过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体现的是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它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其优化对区域产业的培育、寻找区域旅游发展优势、旅游区的功能配置优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旅游中心地作为旅游区域空间系统中的核心点,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的优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毗邻中西南亚八国。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三山夹两盆”的干旱区绿洲自然地理造就了人口与城镇依托绿洲岛链遂行分布的碎片化结构,成为导致“旅长游短”问题的地理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则将为新疆旅游产业的开发打开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它意味着新疆必须立足于新兴的亚欧经济板块来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视野来优化升级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高水平的旅游中心地体系的创建。因此,本文依据“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架构,对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进行分形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确定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并从旅游中心地理论与旅游空间分形理论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框定。第二,对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交通,特殊地理环境等方面作了陈述,对新疆“旅长游短”问题的表现及影响作了总结。第三,利用分形统计模型中的位序-规模分维模型、集聚分维模型及关联分维模型对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的结构进行测算。其结果表明:位序-规模维数显示一级旅游中心地的首位度严重偏高,中心地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是松散的,处于较低水平的均衡状态;集聚维数则显示出,以乌鲁木齐旅游圈为一级中心地的分布密度是依次向地州腹地区域快速衰减,衰减率较高,整体集聚度不高而局部集聚度较高;而关联维数则显示各地州级旅游中心地之间作用力较弱,交通通达性较弱。于是解析验证了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分散的分布结构特征。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促进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的优化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中心地 体系结构 分形 新疆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15-18
  • 1.4 小结18-19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设19-23
  • 2.1 概念界定19-20
  • 2.2 相关理论基础20-21
  • 2.3 研究假设21-23
  • 第三章 新疆旅游中心地发展现状23-35
  • 3.1 新疆旅游发展概况23-25
  • 3.2 地州(市)区域旅游发展情况25-31
  • 3.3 旅游区域空间的开发31-33
  • 3.4 小结33-35
  • 第四章 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位序规模结构的分维研究35-40
  • 4.1 数据选择与处理35
  • 4.2 空间位序-规模维数测算方法35-36
  • 4.3 实证分析36-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集聚的分维研究40-43
  • 5.1 数据选择与处理40
  • 5.2 空间集聚维数测算方法40-41
  • 5.3 实证分析41-42
  • 5.4 本章小结42-43
  • 第六章 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空间关联的分维研究43-48
  • 6.1 数据选择与处理43-44
  • 6.2 空间关联维数测算方法44-45
  • 6.3 实证分析45-46
  • 6.4 本章小结46-48
  • 第七章 新疆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分析48-50
  • 7.1 基于位序-规模的优化对策分析48
  • 7.2 基于空间集聚的优化对策分析48-49
  • 7.3 基于空间关联的优化对策分析49-50
  • 第八章 结语50-52
  • 8.1 主要结论50-51
  • 8.2 不足与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57
  • 附件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许金根;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5 刘伟强;云南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2期

6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7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自然地理因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影响的样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8 陈彦光,刘继生;中心地体系与水系分形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关于人—地对称关系的一个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9 王心源,范湘涛,邵芸,郭华东,王长林,刘浩;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10 柴彦威,林涛,刘志林,曹艺民;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亚军;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七城市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及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2 韩芳;新疆南疆五地州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1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31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