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4 2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西部民族地区 计量经济学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转移策略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阻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利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将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和扶持乡镇旅游企业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和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计量经济学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转移策略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78号)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其最根本的方法在于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新常态下,旅游产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整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目前,随着安顺市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成为影响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克岭;毕锋;;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思想战线;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亚明;;云南楚雄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陈丽如;;四川省旅游产业链整合升级对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李海霞;侯昊鹏;;四川藏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路径与重点[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1期

4 梁君;郑兴波;陈显军;;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策探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视角[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吴春华;;曲阜市文化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光华;;大连旅游产业和谐发展战略[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宏;李伟;;论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友才;[N];学习时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景村;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理论与当代;2001年10期

2 张跃平,周基农;制度创新: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马智芳;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初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4 瓦莲京娜;西部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困难及相应对策[J];理论研究;2003年06期

5 熊坤新,字秀春;新形势下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马志荣 ,朱玲;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J];西部论丛;2004年08期

7 杨聪;积极引导西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杜受祜;“绿色GDP”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4年05期

9 刘艳;对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02期

10 王保;;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实现双赢[J];中国林业;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高娃;;抓住时机,发挥优势,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杜受祜;;“绿色GDP”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邱奇;刘延平;;西部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郑长德;;对外贸易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4年

8 谢长进;;制度供给: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9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马贤惠;冯伟;张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文彪 张治东;马国权委员建议:大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人才引进[N];华兴时报;2011年

2 赵曦 陈婷怡;应调整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魏向前;如何打造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形象[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魏向前;打造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形象[N];西部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田新元;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显著改善[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郑长德;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法律与政策[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慧敏;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模式转换[N];西部时报;2004年

9 康学海(作者系合作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永葆西部民族地区党员先进性[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杨继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N];宁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尔肯·艾则孜;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7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朱瑾;西部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陈徐奉;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阙芳菲;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马海师;西部民族地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凤霞;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尚衡;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机制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侯正林;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8 刘志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王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筱灵;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1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21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