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背景下来凤县综合扶贫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7 18:23
  贫困作为桎梏人类发展的一大顽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出了一副依靠生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带动生活水平提升的药方,为世界的反贫困斗争注入了中国智慧。但同时,我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发展,贫困问题在我国广大内陆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依然严峻。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连片特困地区矛盾更加突出,作为公共产品的扶贫体现出供给不足的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14个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我国当前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中部与西部的过度地带,又是我国主体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背景下,探索来凤县如何规范政府行为,调动市场参与扶贫的热情,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综合扶贫模式,对于提升来凤县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历史角度看,来凤县扶贫历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调整保持一致,扶贫经历了从解决临时生活困难向解决温饱问题,再到建设小康的过程等五个阶段,政府投入力度不断...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综合扶贫相关理论阐述
        1. 公共产品理论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3. 新公共管理理论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五)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 主要创新点
        2. 不足之处
二、来凤县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分析
    (一) 来凤县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中的地位
        1.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概况
        2. 来凤县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意义
    (二) 来凤县贫困成因分析
        1. 自然环境因素
        2. 社会经济因素
        3. 历史发展因素
        4. 人力资源因素
三、来凤县综合扶贫历程及重点
    (一) 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阶段(1949-1980)
    (二)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扶贫阶段(1981-1985)
    (三)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阶段(1986-2000)
    (四) 巩固扶贫成果的重点地区扶贫阶段(2001-2010)
    (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阶段(2011-2020)
四、来凤县综合扶贫的实践探索、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 来凤县综合扶贫的实践探索
        1. 综合扶贫领导机制
        2. 贫困对象识别机制
        3.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
        4. 特色产业发展支撑
        5. 农村自发组织互助
        6. 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7. 区域协同发展探索
        8.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名片”
    (二) 综合扶贫成效评价
        1. 成效分析
        2. 存在的不足
    (三) 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发展潜力分析
        1. 潜在特色资源多(S)
        2. 自身经济体量小(W)
        3. 政策支持力度大(O)
        4. 市场需求变化快(T)
五、完善来凤县综合扶贫效应的路径
    (一) 严格落实帮扶程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1. 规范评定程序,开展入户调查走访
        2. 加强部门协同,运用大数据进行对比
        3. 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识别精准
    (二)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实施产业开发扶贫
        1. 加强思想扶贫
        2. 加大教育投入
        3. 加快产业开发
    (三) 健全区域协同机制,突出地区互补发展
    (四) 综合运用市场力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五)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六) 创新农村管理制度,鼓励适度规模生产
六、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64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864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