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手段、潜在操纵风险与判别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3 21:08

  本文关键词: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手段、潜在操纵风险与判别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将择机推出。回顾历史,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都曾发生过恶劣的操纵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引致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股指期货价格操纵问题就特别值得关注。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防范、控制与事后处置的基础是要认清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手段与潜在操纵风险,并有足够的能力对股指期货价格操纵行为做出判别,为事后处置提供充分的依据,从而对意图操纵者起到震慑作用。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涵义做出了界定。然后分析四个典型操纵案例的特点,在这些案例基础上总结了4种操纵操纵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即将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特点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分析了4种操纵手段在股指期货市场实施的潜在操纵风险。研究表明,操纵者能够利用沪深300成份股的板块联动效应直接操纵股指期货和利用上证综指对沪深300指数的巨大影响,通过上证综指的权重股操控上证指数进而操纵股指期货,分析了这两种操纵模式所需的资金和操纵时机。最后,对2001年机构投资者利用联通H股和移动H股操纵恒生指数与恒生指数期货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判别分析,从波动性和流动性方面提出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判别依据:通过建立GARCH模型分析被操纵的价格序列波动性特点,发现其显著受到操纵活动冲击而表现出非随机序列的特征;从日持仓量、成交量和Amivest流动比率等流动性指标的异常变化发现了操纵活动存在的事实依据。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是总结归纳了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手段,根据操纵手段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潜在操纵风险,并从利用定量的方法对股指期货操纵案例提出了准确的判别依据,从而为监管机构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防范、控制与事后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行的技术分析方法。
【关键词】:股指期货 价格操纵 操纵手段 潜在操纵风险 判别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导论8-21
  • 1.1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1
  • 1.2 价格操纵涵义的界定11-14
  • 1.2.1 我国法律对价格操纵涵义的界定11-13
  • 1.2.2 学术研究对价格操纵涵义的界定13-14
  • 1.2.3 股指期货价格操纵涵义的界定14
  • 1.3 文献综述14-18
  • 1.3.1 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理论基础——跨市场联动关系研究14-16
  • 1.3.2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操纵的研究现状16-17
  • 1.3.3 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操纵行为研究的启示17-18
  • 1.4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与结构安排18-21
  • 1.4.1 研究思路18-19
  • 1.4.2 创新之处19-20
  • 1.4.3 结构安排20-21
  • 第2章 股指期货价格操纵手段分析21-33
  • 2.1 香港金融风暴国际炒家操纵恒指期货案例21-23
  • 2.1.1 操纵过程描述21-22
  • 2.1.2 操纵特点分析22-23
  • 2.1.3 操纵手段分析23
  • 2.2 机构投资者利用联通、移动操纵恒生指数期货案例23-26
  • 2.2.1 操纵过程描述23-24
  • 2.2.2 操纵特点分析24-25
  • 2.2.3 操纵手段分析25-26
  • 2.3 国际机构投资者沽空电信H 股和移动H 股操纵MSCI 指数案例26-29
  • 2.3.1 操纵过程描述26-27
  • 2.3.2 操纵特点分析27-28
  • 2.3.3 操纵手段分析28-29
  • 2.4 韩国KOSP1200 股指期货与股指期权到期日操纵案例29-31
  • 2.4.1 操纵过程描述29-30
  • 2.4.2 操纵特点分析30
  • 2.4.3 操纵手段分析30-31
  • 2.5 操纵特点与操纵手段总结31-33
  • 第3章 我国沪深300 指数期货的潜在操纵风险分析33-49
  • 3.1 各种操纵手段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实施的可能性与模式分析33-35
  • 3.2 直接利用沪深300 权重板块的领头股操纵股指期货35-43
  • 3.2.1 目标权重股的确定及其与沪深300 指数的联动性36-39
  • 3.2.2 操纵资金分析39-42
  • 3.2.3 操纵时机分析42-43
  • 3.3 利用上证权重股操控上证综指进而操纵沪深300 指数期货43-49
  • 3.3.1 目标权重股的确定及其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指数的联动性44-47
  • 3.3.2 操纵资金分析47-49
  • 第4章 从波动性和流动性判别股指期货价格操纵行为49-60
  • 4.1 概念模型49-52
  • 4.1.1 衡量波动性的概念模型49-50
  • 4.1.2 衡量流动性的概念模型50-52
  • 4.2 判别案例及其数据样本选取52
  • 4.3 实证结果分析52-58
  • 4.3.1 波动性分析52-56
  • 4.3.2 流动性分析56-58
  • 4.4 实证分析结论58-60
  • 第5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6-67
  • 后记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醒;;梅拉梅德的期货“潜泳”[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6期

2 覃海慧;;2007年股市10个热门词语[J];黄金时代;2008年01期

3 唐喜玲;;对套期保值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4 杨卫东;;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J];上海国资;2011年07期

5 杨卫东;;股指期货如何规避定向增发风险[J];上海国资;2011年08期

6 金牛九段;;破解国际金融大鳄建仓成本[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0期

7 叶展;;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8 李栋;孙松;;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9 王喜宝;;关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10 许祥军;;现阶段我国股指期货面临的新问题及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丹;;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庆林;杨晓华;;热炉效应在股指期货内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红英;郑学勤;刘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联丰;;股指期货运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4 ;卷首语[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5 包明宝;;论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冲击及减缓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袁象;余思勤;;利用扩展基尼均值系数计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方世建;桂玲;吴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发展的比较评述[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舟;魏卓;高莹;;基于共同因子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湘源;股指期货不缺时机缺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徐绍峰;谁最需要股指期货[N];金融时报;2001年

3 刘韬;关注股指期货[N];人民日报;2001年

4 王辉;资本市场需要股指期货[N];山西日报;2002年

5 宋根南;股指期货到底有多远[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激辩股指期货[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叶苗;胡俞越:股指期货应紧随融资融券推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视股指期货为救市工具将事与愿违[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魏曙光;左晓蕾:目前不宜推股指期货[N];证券时报;2008年

10 方正期货研发中心 傅声霆邋王飞;次贷危机凸显股指期货“稳定器”功能[N];证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蒋勇;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沛英;股指期货与金融安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李慕春;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蔡向辉;股指期货影响股市波动的机制解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6 林祥友;融资融券交易下的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斌;股指期货功能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徐旭初;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龙斌;基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罗洎;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信息传递效应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逸翊;股指期货对股市风险的防范[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彦宇;新华期货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风险管理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敬东;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势在必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李建国;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若贝;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策略研究及风险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玲;中国股指期货定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唤工;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与动作构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珂;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锦;中国股指期货定价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谈纯集;股指期货投资策略与基金产品创新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股指期货价格操纵的手段、潜在操纵风险与判别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89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