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8 14:27

  本文关键词: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2013年

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张芳  段汉明  张婷  

【摘要】:可持续与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以西北典型绿洲型城市乌鲁木齐为例,选取2002-2011年数据作为时间序列,建立了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引用协调度发展模型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划分标准,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近10年来,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的增速高于生态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在后几年增长较快,但经济效益在2005年,生态效益在2006年出现低值。(2)10年间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在2005年出现波动。(3)生态效益的变化滞后于经济效益的变化,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变化趋势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并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了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1781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XRK010)
【分类号】:TU984.115
【正文快照】:

~~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张芳$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段汉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张婷$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可持续与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以西北典型绿洲型城市乌鲁木齐为例,选取2002-2011年数据作为时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2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3 邵波,陈兴鹏;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4 白洁;王学恭;赵成章;;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年01期

5 丁建丽;张滢;王宏卫;;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6 薛乃川;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新疆能源、经济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7 李美荣;郭宁;刘文静;;新疆城镇化发展研究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8 张军民;;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能值分析[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9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10 罗桥顺;党红;张智光;;哈密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变化及原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榴艳;新疆绿洲发生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常玉苗;张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4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7 王晓芳;宗刚;;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王晓芳;宗刚;;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9 朱效明;李旭祥;张静;;黄河流域县级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梁辰;袁春;周伟;李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耕地系统协调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柳林;刘兆德;;东部沿海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孙九林;李鹍;;构建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易定宏;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菁;矿区系统REESM可持续发展仿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慧;泰安市绿色GDP核算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鲍智弥;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邢修三;论动态统计信息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5 杨建森;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5期

6 陈跃,邓南圣;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管理工具——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7 肖健飞;常规大突破──社会转型期城市规划的变革[J];城市规划;1999年01期

8 朱锡金;居住园区构成说[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2期

9 任继周;葛文华;张自和;;草地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建立草业系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10 郭正刚,张自和,高淑兰;河西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供求关系及其调控措施[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卫东;区域国土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谋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明媛;城市复合系统承灾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学飞;社区消防城镇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J];上海消防;1996年08期

2 杨芳;栗峥;袁永博;;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3 李红;周波;;巴蜀城镇景观特征的解读及其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4 朱瑞芳;张阳生;;西安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5 齐华;;湖南省城镇空间结构协调度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红;周波;;巴蜀传统古城镇景观保护措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7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五”城市发展和城镇化专项规划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16期

8 ;贵州各地州市确定“十五”城镇化建设思路和目标[J];城市规划通讯;2001年11期

9 杜启云;;城镇密集区工业布局的协调发展道路[J];规划师;2006年S1期

10 亦云;;城镇住宅建造方式刍议[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珍珍;朱建达;;苏州地区城镇新区空间发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扬;蒋明明;;探索改造城中村——南海北约村改造[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金鑫;陈文广;;组合型城镇——珠三角小城镇的发展新思路浅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世栋;高峻;;基于协调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胡书玲;;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以贵州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江萍;黄婷;;武汉市城市生态化评价[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冀保程;李雪铭;;大连市人居安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沈磊;赵国裕;;塑造城市规划行业的品牌——比较美国、香港、深圳的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苟倩莹;李郇;李志刚;;危机时代应急空间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后23个板房区的实地调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龙花楼;邹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N];六盘水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师艳芳;[N];哈密日报(汉);2010年

3 师正伟;[N];陇东报;2010年

4 杨煜莲;[N];中国建材报;2005年

5 肖桦 文丰;[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记者 修伟;[N];大连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林育根;[N];东方城乡报;2011年

8 通讯员 徐锦凤 陈竹;[N];湖北日报;2011年

9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干部 李玉明;[N];西海农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石磊;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机制及城市规划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汪玲;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发展协调关系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夏保林;郑汴区域城市空间扩展及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何丽;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唐~民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学红;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孙爱军;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工业用水技术效率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徐俊辉;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克政;澧水流域典型城镇景观形态与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葛丽霞;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孙立硕;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的界定及耦合关联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5 刘欣怡;银川平原城镇区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协同的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耿程程;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群空间组织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7 程丽花;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唐姝;中小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陈晓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6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