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

发布时间:2018-04-06 21:35

  本文选题:纸坊沟流域 切入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出处:《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摘要】:基于1938—2007年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的调查资料,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对该流域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经历了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初级再生阶段-消耗阶段-促进阶段-协调阶段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初级响应阶段-滞后阶段-恢复阶段-协调阶段的耦合过程.依据耦合度拟合曲线及所划分的耦合类型,目前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望形成良性耦合态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Zhifanggou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region from 1938 to 2007, the coupling situation of the watershed was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oupling mod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agroecoeconomic system of Zhifanggou basin has experienced the primary regeneration stage, the consumption stage, the promotion stage and the coordination stage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primary response stage to the economic system-lag stage of the ecosystem.-the coupling process between the recovery phase and the coordination phase.According to the fitting curve of coupling degree and the types of coupling, the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of Zhifanggou basin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ordin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form a benign coupling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8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10)资助
【分类号】:F32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2 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1期

3 高长波;陈新庚;韦朝海;彭晓春;;广东省生态安全状态及趋势定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4 温仲明,焦峰,张晓萍,杨勤科;纸坊沟流域近60年来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的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5 徐学荣,吴祖建,张巨勇,谢联辉;可持续发展通道及预警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02期

6 曾建权;层次分析法在确定企业家评价指标权重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汤洁;李海毅;斯蔼;;吉林省通榆县近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1期

8 杨时民;李玉文;吕玉哲;;扎龙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科学;2006年05期

9 王继军;纸房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其投入问题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3期

10 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峰,王昌全,陈文宽;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动态评价——以雅安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6期

2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3 刘耀彬,陈志 ,杨益明;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4 乔标;方创琳;李铭;;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5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6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7 宗跃光;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周期性特征——以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8 宋玉祥,陈群元;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9 任春艳;吴殿廷;董锁成;;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10 刘耀彬;陈斐;李仁东;;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李崇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李春华;新疆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的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葛蓉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郑建瑜;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贵锋;中国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戴科伟;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天凤;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上海沿海地区水环境演变及城市化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芳;兵团现代农业与资本市场耦合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3 赵星;贵阳市乌当区生态[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瑞改;三峡库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彦;客户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及价值挖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李斌;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云奇;山区小流域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介勇;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土地利用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杜英;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艺,史培军;土地利用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SCS模型在深圳市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4 徐小清,肖邦定,方涛,郑利;三峡库区非线性延迟的环境效应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5 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6 万忠娟,于少鹏,王海霞,孙广友;松嫩平原典型湿地脆弱性分析与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国柱,李从欣;建立现代企业家评价体系[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4期

8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9 周一星;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J];地理学报;1984年04期

10 高俊峰,闻余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赵凤琴;吉林西部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春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2 张转时;;三原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诊断及结构优化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3 王卫;贫困山区县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模型研究[J];资源科学;1993年06期

4 刘巍巍;;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7期

5 林日健;胡耀华;符大越;;海南儋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1993年02期

6 朱孔来;于祥卿;刘方涛;颜厉;;临沂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与对策[J];生态经济;1989年05期

7 刘成林;;论山区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J];生态经济;1990年06期

8 陈国良;党增春;程积民;;固原上黄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示范总结[J];生态经济;1992年02期

9 蒋立成;邱丽莹;;加强农业生产结构的综合研究 优化垦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J];生态经济;1993年01期

10 周衍平;陈会英;;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振鹏;廖志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希彪;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肖;长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林长伟;甘肃省景泰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继展;江苏省农业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分析及预测[D];江苏大学;2005年

5 杜娜;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丽萍;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黄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尚清芳;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9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719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