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2 07:12

  本文关键词: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 2013年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

马丛丛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并成为了制约趋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区域的生态经济功能进行定位,生态经济区划应运而生。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山东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和粮棉生产基地,又是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汇集之地。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期,流域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威胁,人地矛盾日益紧张。为解决限制南四湖流域发展的环境问题,实现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南四湖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对分区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除结论以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进行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性概括,对本文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展示。 第二部分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框架。包括生态经济区划的各项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方法、生态经济区划分的原则、生态经济区命名方法等内容。 第三部分研究区现状分析。对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的范围进行界定,系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确定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分区指标体系提供基础资料。 第四部分山东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对南四湖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值,得出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综合评价得分,再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县域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南四湖流域划分为2大生态经济区、6大生态经济亚区。 第五部分分区定位发展研究。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特征进行分析,据此对各生态经济分区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为今后南四湖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惠春;王科明;周伟;肖洪浪;段争虎;;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2 余子萍;张彦儒;张丽洁;;基于PSR模型的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南京玄武湖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3 李香芹,吴殿廷,宋金平;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胡宝清,刘顺生,木士春,李旭;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新方法探讨──以湖南怀化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4期

5 许信旺;贵池市生态经济区划及分区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鲁孟胜,孔凡顺,庄学厚;山东西南部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综合调查[J];中国地质;2003年04期

7 孟令尧;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1期

8 蒋自巽,季子修,于秀波,张琛;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水环境问题[J];地理学报;1998年01期

9 王洋;方创琳;王振波;;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10 杜文渊,杨丽;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爽;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湖泊沉积的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坦花;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秀梅;基于PSR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小红;生态经济区区划模型与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红岩;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区划与建设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贺美利;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PSR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玉凤;基于SPOT5卫星影像的南四湖水体信息提取与土地覆被分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再岚;智颖飙;李政海;张荷亮;EMMY Komada;刘玉虹;马文红;张建平;;鄂尔多斯东胜地区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胡仁华,顾孟迪;能源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4 宋佩茹;田秀山;;人口·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5 王丽;;黄山市生态经济区划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6 王振健;董杰;唐永顺;肖燕;石立岩;张保华;;黄淮海平原典型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山东聊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7 张弢;范建红;雷汝林;;区域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模式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8 赵东娟;齐伟;杨芬;;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县域生态经济分区中的应用——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曹蕾;;江苏省环境适宜的耕地规模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张静;尹君;张贵军;商哲;;基于GIS地理格网方法的秦皇岛市生态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生;;环境与生产力[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朱淑芳;;长江上游开发中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邵权;陈国阶;;试论复合生态区划[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蔡银莺;张安录;;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CVM估值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江冲;陈哲;李论;;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征地补偿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兴;童新华;秦成;;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分区[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媛;王靖飞;吴亦红;;论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忠伟;;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素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郭天配;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广彬;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聂森;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曹建军;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宇;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刘圆圆;连云港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业志;宁宜城际铁路建设对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莺;我国水污染责任保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久玉林;城镇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6期

2 王惠勇;曲衍波;郑晓梅;齐伟;赵东娟;商冉;;主成分分析法在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3 李景国;;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状况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李旭辉;王文军;;生态功能区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5 马晓群,王效瑞,徐敏,张家鼎;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吴开亚,孙世群,聂磊;生态安全的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关小克;吴克宁;王秀丽;吕巧灵;;灰关联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8 杨秀芹;钟平安;夏可政;;1960—2005年南四湖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析[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9 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程子君;李志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史学义;煤炭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3 武淑霞;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氮磷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罗辉;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庞靖鹏;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平林;流域面源污染径流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袁榴艳;新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晓蔚;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安文超;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坦花;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伟;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孙娟;南四湖湿地功能变化及评价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蒋卫国;基于RS和GIS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万超;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6 熊丽君;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陶星名;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丽;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与实践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柳易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生态功能区划[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秀美;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及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高甲荣,谢宝元,陈丽华;密云水库集水区生态经济分区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9年02期

2 胡梅;苑德梅;秦培军;;县级生态经济区域划分及研究——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3年04期

3 李宗尧;杨桂山;董雅文;;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4 周麟,谢洪,王道杰,王士革,陈晓清,游勇;泥石流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及关键调控措施——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龙洞沟为例[J];山地学报;2004年06期

5 张青峰;吴发启;;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6 欧阳玉蓉,宗浩,曲红静,李英;因地制宜建设好彭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J];四川环境;2004年05期

7 刘康,胥彦玲,周振锋,杨帆,马乃喜;洛川黄土塬区生态经济建设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生态学研究中心生态区划组;生态经济区划原则(讨论稿)[J];生态学报;1983年02期

9 张祖新,周纪纶;城郊地区生态经济区划——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基础[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2期

10 孔令毅;第四讲:城乡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J];农村生态环境;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孟胜;吴恩江;孔凡顺;单松炜;;山东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问题浅析[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2 谢平;陈丽;唐亚松;胡彩霞;;变化环境下基于非线性趋势分析的干旱评价方法[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洋;[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记者 靳淑琴;[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山东省济宁市环保局局长 李继凯;[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山东省微山县环境保护局 于恒启;[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永宁;[N];中国包装报;2002年

6 李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通讯员 冯文芳;[N];临汾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平 张卫东;[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赵永新;[N];人民日报;2003年

10 袁文亮 樊金华 满颖慧;[N];济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爽;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湖泊沉积的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袁榴艳;新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伟;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防治技术、机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丛丛;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宋坦花;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晓琴;新疆内陆干旱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王森;基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宁志红;基于网格技术的生态经济区划[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宇;大连市乡镇生态经济区划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路凤;南四湖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来源解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8 倪晓;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闫中月;南四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芳园;南四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多源数据库构建技术[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85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