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2 09:13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视阈下的游牧人口定居研究——以甘南牧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年

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潘春宏  

【摘要】:牧草地资源作为我国北方生态环境重要的生态屏障,在饲养牲畜、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牧业旗,占全旗68.53%的牧草地资源为巴林右旗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但受气候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全旗牧草地牧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速度加快,草原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1996-2008年牧草地资源的变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草地生态学、草地退化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RS和GIS技术为手段,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模型,揭示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分别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和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对巴林右旗2011-2020年的牧草地面积进行预测,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巴林右旗牧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 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巴林右旗牧草地变化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的12年间,牧草地面积减少了64095.67hm2。牧草地利用结构的年变化率差异明显,从年变化率的绝对值来看,其中人工草地的年变化率最大,为4.9%;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年变化率较小,分别为0.79%和0.83%。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揭示出:1996-2008年间,天然草地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改良草地主要转化成了林地、.耕地、人工草地和未利用地等;人工草地主要转化成了林地等。从牧草地的等级、产草量、地上生物量和草群结构三个方面对巴林右旗牧草地质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巴林右旗牧草地一等草场面积十几年间下降了10%;产草量在200斤/亩的六级及以上草场面积十几年间下降了29%;疏林草甸草场、干草原草场和沙地植被草场地上生物量分别下降了90.94%、65%和79.58%,其草群结构也逐渐向旱生、劣质植被方向发展。对巴林右旗2011-2020年牧草地面积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巴林右旗牧草地面积为617793.48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11999.42 hm2:改良草地面积为75226.09 hm2;人工草地面积为30567 hm2。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对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和风蚀;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过牧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和牧业劳动力转移缓慢等因素。今后巴林右旗牧草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为:以草定畜、积极发展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加工业、进一步明晰草原产权和植树造林等。 本研究将对进一步加强区域牧草地资源管理,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提高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81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7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4-17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4-15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5-17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2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19
  • 1.3.2 技术路线和方法19-23
  • 1.3.3 相关理论23-27
  • 2 研究区概况27-33
  • 2.1 自然环境条件27-30
  • 2.1.1 区位条件27-28
  • 2.1.2 地貌条件28-29
  • 2.1.3 气候条件29
  • 2.1.4 土壤条件29-30
  • 2.2 社会经济条件30-32
  • 2.3 人口条件32-33
  • 3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33-61
  • 3.1.巴林右旗2008年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33-40
  • 3.1.1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结构分析33-36
  • 3.1.2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36-38
  • 3.1.3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程度及经济效益分析38
  • 3.1.4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40
  • 3.2 巴林右旗1996-2008年牧草地动态变化分析40-52
  • 3.2.1 巴林右旗牧草地数量变化分析40-50
  • 3.2.2 巴林右旗牧草地质量变化分析50-52
  • 3.3 巴林右旗牧草地动态变化趋势预测52-61
  • 3.3.1 GM(1,1)模型预测法52-55
  • 3.3.2 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55-61
  • 4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61-70
  • 4.1 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61-66
  • 4.1.1 自然因素分析61-63
  • 4.1.2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63-66
  • 4.2 巴林右旗牧草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分析66-70
  • 4.2.1 以草定畜,提高牧草地生产的经济效益66-67
  • 4.2.2 积极发展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加工业67
  • 4.2.3 进一步明晰草原产权,防止草原的过渡利用67-68
  • 4.2.4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沙化68-70
  • 5 结论与讨论70-72
  • 5.1 结论70-71
  • 5.2 讨论71-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治国,李世奎,,杨柏;内蒙古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及其载畜量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S1期

    2 周咏梅,王江山;青海省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4期

    3 李文和;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天然草地资源调查的探讨[J];中国草地;1989年02期

    4 苏和;我国草地信息管理技术进展初探[J];中国草地;2001年01期

    5 赵哈林,根本正之,大黑俊哉,李胜功;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放牧草地的沙漠化机理研究[J];中国草地;1997年03期

    6 黄敬峰,王秀珍,胡新博;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J];中国草地;1999年01期

    7 蔡博峰;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场退化问题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8 牛叔文;曾明明;刘正广;吴文恒;;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9 张龙生,马立鹏;黄河上游玛曲县土地沙漠化研究[J];中国沙漠;2001年01期

    10 王根绪,程国栋;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J];中国沙漠;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云霞;内蒙古草地退化成因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2 阿依古丽;吉林西部草地动态变化分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乐;宋乃平;方楷;;放牧对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高新才;王娟娟;;生态经济视阈下的游牧人口定居研究——以甘南牧区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戴全厚;刘国彬;薛萐;兰雪;余娜;;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植物种群演变动态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元武;李希来;李积兰;唐燕;周华坤;殷录昕;;高寒草甸矮嵩草对放牧扰动的生长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9期

    5 李广宇;陈文业;戚登臣;赵明;魏强;王芳;朱丽;张继强;孙飞达;刘振恒;;黄河首曲-玛曲县次生裸地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其生态修复模式[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6期

    6 任广鑫,杨改河,温秀卿,王得祥;江河源区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盛海彦;杨改河;王得祥;冯永忠;任广鑫;;江河源区草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8 潘竟虎,王建;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青海省长江黄河源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刘晓东;许静;;黄河上游地区草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06期

    10 陶梦;赵军;安沙舟;孙宗玖;靳发兰;;伊犁绢蒿在放牧干扰下再生性的变化[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竟虎;;基于遥感和GIS的江河源区草地退化动态变化分析[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晶;;草原草产量遥感估测研究进展[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铁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卢正学;姜吉生;张玉敏;张金华;;浅谈荒漠化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向前;毛显强;张胜;;生态破坏损失价值评估框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郑云玲;杨胜利;邢燕;曼丽;齐晓荣;高娃;乌恩;;典型草原主要牧草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的研究[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8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桂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桂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时兴合;秦宁生;汪青春;钱有海;冯蜀青;杨贵林;刘青春;;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婷;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荣华;鸭茅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锡文;科尔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复进程中土壤肥力变化及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4 常骏;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崔霞;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曹建军;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夏天;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红梅;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宫旭胤;草畜平衡和精准管理模型在肃南县绵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旦正道吉;玛曲县草地畜牧业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苏清荷;天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生产力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甘奇慧;基于精明增长的铜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全在;围封禁牧对草地生物量和家畜饲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周春江;重庆市农林生物质资源估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韩冬花;基于SPOT5的延庆县森林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芳,鲁绍伟,余新晓,饶良懿,牛建植,谢媛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阿吉;关于我区草原建设的几点意见[J];新疆畜牧业;1999年01期

    3 那荣光;试论全面推行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的若干问题[J];新疆畜牧业;1999年03期

    4 阿不拉·托热甫;加强草原围栏建设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J];新疆畜牧业;2003年01期

    5 阿布拉江·苏莱曼,满苏尔·沙比提;新疆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黄敬峰;论遥感技术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年01期

    7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赵晓丽,刘斌;遥感与GIS支持下近十年中国草地变化空间格局分析[J];遥感学报;2003年05期

    8 罗湘华,倪晋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9 涂军,熊燕,石德军;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遥感技术调查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仁忠,祖元刚,聂绍荃;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强;巴林右旗发展特色畜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03年08期

    2 罗洪文;巴林右旗保卫国有林场造林成果[J];内蒙古林业;1996年09期

    3 崔浩然;巴林右旗成立林草管护大队[J];内蒙古林业;2001年08期

    4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综合农牧业区划报告》[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5年06期

    5 王长泉!(025150);一切为了客户[J];农电管理;2001年07期

    6 金石柱;图们江下游牧草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周礼;从巴林右旗的作法探讨草原建设的途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1期

    8 张飞雪;内蒙古巴林右旗对违法开垦草原案件依法进行查处[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7年07期

    9 罗刚,廉洪英,张丽芳,周宇峰;巴林右旗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年02期

    10 刘焕阁,德永军,赵美丽;林地间种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仁信;;内蒙古巴林右旗上石村出土北宋银铤[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2 宁叶茂;;河北省牧草种子繁殖基地建设若干技术问题答疑[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3 沈鬆茂;;21世紀兩岸農牧業的發展與餐飲行業發展趨勢[A];2009年两岸四地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胡自治;;我国高寒地区草业的发展策略[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5 曹仲华;魏军;杨富裕;曹社会;;人工草地在西藏的地位与发展前景[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同林;余波;;披碱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在“三江源”区草地恢复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朱兴宏;吕兴启;;人工草地放牧羊的疫病综合防制技术[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8 文亦芾;赵俊权;;红壤区人工草地磷肥施用的若干问题探讨[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9 谢应忠;王红梅;马红彬;许冬梅;兰剑;;宁夏农区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戎郁萍;;放牧强度对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额尔敦木图;[N];赤峰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葛殿斌 朱奇才;[N];赤峰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新顺;[N];法制日报;2001年

    4 李庆城;[N];农民日报;2002年

    5 通讯员 魏亚楠;[N];赤峰日报;2010年

    6 那拉;[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通讯员 王艳霞 记者 扎木苏;[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8 记者 邵涌河;[N];赤峰日报;2010年

    9 巴档;[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肖静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文亦芾;云贵高原人工草地推荐施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3 蒋建生;滇东北低山丘陵白三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4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永胜;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人工草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贾德彬;人工草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辛晓平;可持续农业优化生态模式及其景观生态学途径[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郗静;退耕还林政策影响下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微观行为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春宏;内蒙古巴林右旗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朗腾苏布达;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地区贫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白智慧;巴林右旗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夏琰;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5 乌力吉仓;佛教在巴林右旗的传播历史与当代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乌云达赖;锡林郭勒盟四旗三次特大自然灾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文斌;复壮改良措施对过马营地区退耕还草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及植被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丹青;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强强;昭苏马场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稳定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健;呼伦贝尔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视阈下的游牧人口定居研究——以甘南牧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92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