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0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范式变革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1.生态现代化理论。
        2.演化制度主义理论。
        3.新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
        4.规制理论与规制经济学。
    (三)范式变革
三、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
        1.环境问题被众多学者纳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之中,探讨污染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2.环境规制是实现污染企业空间最优布局的必要工具。
    (二)企业“污染避难所效应”
        1.环境规制具有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污染避难所效应”。
        2.地方环境规制“逐底竞争”是污染避难所的制度动因。
        3.环境规制也可能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波特效应”。
    (三)环境与劳动力区位选择
四、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
    (三)城市空间结构与能耗污染
    (四)环境(空间)不平等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
    第一,应用演化经济学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等理论工具。
    第二,研究多尺度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
    第三,多尺度实证检验“污染避难所效应”。
    第四,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制度差异。
    第五,探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政策。
    第六,研究环境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本文编号:3772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772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