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9:51
   在经济新常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不断带动经济发展。金融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在不断获利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在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协调、绿色、共享的时代理念中,将创新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金融业改革,加快银行业转型,势必将创新作为金融产品改革的重头戏。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灾难可见,结构性复杂、连带范围广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虽可带来可观的创新收入,但隐藏在创新背后的金融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金融创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例如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高收益背后往往潜伏着难以预料的金融风险。因而,商业银行除需完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外,深入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上,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作为外部市场独立进行监督的一部分,对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不足及金融创新制度不健全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高质量的审计能否也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效用是否不同,这是目前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首先在系统梳理有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绩效与银行风险的影响、以及有关审计质量等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研究数据为研究对象,验证分析了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相关性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选取经风险调整风险指标及银行破产Z值作为衡量银行风险指标,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作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程度,检验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否会增大银行风险。其次,分别选取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验证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同时验证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抑制该风险程度有何不同。最后,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监控、提高审计质量及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建议。根据实证检验及分析,本研究认为:1.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可能会增大银行风险,同时研究表明大型商业银行较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银行破产风险相对较小。2.高质量审计服务可能会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发挥其审计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3.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抑制该风险程度不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能力高于国内本土“六大”,本土“六大”会计师事务所高于本土非“六大”。
【学位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239.4;F832.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2.1.1 金融创新的内涵
        2.1.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2.2 商业银行风险研究
        2.2.1 商业银行风险
        2.2.2 银行风险的度量
    2.3 审计质量的相关概念
        2.3.1 审计质量内涵
        2.3.2 审计质量衡量指标与方法
    2.4 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文献综述
        2.4.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银行绩效分析
        2.4.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分析
        2.4.3 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分析
        2.4.4 总体评价
    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理论
        3.1.1 资产组合理论
        3.1.2 协同效应理论及协同效应异化风险
    3.2 审计质量相关理论
        3.2.1 声誉理论
        3.2.2 深口袋理论
    3.3 研究假设
    小结
第4章 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实证检验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4.2.1 解释变量—金融创新程度
        4.2.2 被解释变量—银行风险的选择
        4.2.3 控制变量
        4.2.4 模型构建
    4.3 模型估计与检验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3.3 模型可行性检验
    4.4 回归结果检验
        4.4.1 回归结果分析
        4.4.2 基于银行类型的模型估算与分析
        4.4.3 审计质量与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回归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分析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与建议
        5.1.1 基本结论
        5.1.2 政策建议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锡诚;;防范创新风险[J];商学院;2004年05期

2 田德斌 ,惠凤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防范[J];科技成果纵横;2005年02期

3 张继波;强化银行金融创新与防范创新风险[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4 李光瑶;如何防范创新风险[J];经济论坛;2001年18期

5 陈明;加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04期

6 肖凌;朱小琴;;金融创新风险的会计防范[J];对外经贸财会;2001年11期

7 赵晓娟,肖东生;应用层次分析法识别组织创新风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谭军;;如何回避创新风险?[J];功能材料信息;2004年02期

9 何志昂;;企业创新危机与创新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6年06期

10 刘曙光;张慧;;金融创新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海南金融;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佟林杰;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测评及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陈国藩;企业突破性创新风险评估与动态演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渊;自主性工程创新风险性探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郑可一;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研究—网络嵌入性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3 张杰;基于生物种群和创新风险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孙颖;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王节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风险的生成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常晓青;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风险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7 郑飏飏;金融创新风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朱一鸣;制造企业集群合作创新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9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879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