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山区高床漏缝楼式羊舍的建造技术与应用效果初探

发布时间:2015-03-06 15:51
崔玉林1,张映红2,杨  光2,杨秀强1,谯玉红1,陈  刚3,李忠全1,肖明荣1,田贵阳1

(1.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沿河  565300;2.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沿河  565300;3.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畜牧兽医站,,贵州 沿河  565300)

摘要:针对山区羊舍设施简陋,环境卫生较差,养羊效益低的现状,探索出了适宜山区山羊养殖的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建设技术,通过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这一羊舍建造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山羊生产健康发展。
关键词:山区;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建造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8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54-03

羊舍是发展山羊生产的基础条件,其设计、建造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山羊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因此,搞好养羊场(舍)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建造羊舍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更能给山羊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对减少山羊疾病、保证山羊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以来,笔者针对山区羊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了适宜山区山羊养殖的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建设技术,通过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到目前,全县已推广高床漏缝楼式羊舍26.98万m2,推广率达85%以上,其中规模养羊场推广率为100%。进而规范了山羊养殖程序,加快了山区肉羊产业化的发展。
1  自然生态及气候特点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流域中下游,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娄山脉的东南麓与武陵山脉的西北麓结合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处在中纬度和季风环流控制区域。境内相对高度差多在300~700 m之间,最高海拔1 462 m,最低海拔225 m。年均气温13.4~17.9 ℃,极端最高气温42 ℃,极端最低气温-5.4 ℃。最热天气7月份,平均气温23.7~28.8 ℃,最冷天气1月份,平均气温2.4~6.9℃。平均相对湿度65%~78%,7月份为72%~80%,1月份为63%~75%。年日照数1 100~1400 h,无霜期251~317 d,年均降水量1 050~1 220 mm,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垂直差异明显,相对高差悬殊,光温同步,水热同期。由此形成了冬春季节湿度大、寒冷,夏季炎热期长、闷热的气候特点。针对这一客观情况,在发展山羊生产方面,为山羊创造适宜其生理特点的局部环境,才能保证山羊正常生长发育,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  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建造关键技术
2.1  羊场(舍)址的选择
    根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自然生态及气候特点,在符合养羊场(舍)建设整体规划和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山区特点和优势,选择具有一定自然坡度(以10°~15°为宜)的地方建场(舍),无坡地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否则羊舍内易潮湿,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对山羊生产影响很大。
2.2  羊场内部规划布局
    羊场内要严格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病羊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等5个功能区,生活管理区和生产辅助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病羊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疫病传播。每个功能区要修建围墙或绿化带隔离,羊舍排列和朝向要一致,应以东西长轴方向,坐北朝南或偏东10°左右的朝向排列,这样既可防冬季北风或西北风对舍内羊群的侵袭,又能使夏季南风均匀地吹入舍内,调节舍内小气候,同时还能减少太阳对羊舍正面的辐射面。羊舍之间要保持8~10 m的距离,以保证场区环境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通风凉爽。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净沟与污沟要严格分开,互不交叉。羊场大门口以及生产区进出口要设置消毒池,出牧口处设药浴池。有条件的要建消毒通道和淋浴更衣室。羊场(舍)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1-4]。
2.3  羊舍设计适宜参数
    根据山羊生物学特性,结合沿河县自然生态及气候特点,高床漏缝楼式羊舍以修建双坡单列式为宜,构造材料可选择木质或砖木结构。
2.3.1  楼台  楼台选用直径12~15 cm圆木横固在水泥柱内,间隙为1.2~1.5 m,楼台距地面高度为0.8~1.5 m。一般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楼台距地面高度为0.8~1.0 m;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楼台距地面高度以1.2~1.5 m为宜。楼台下面砌成40°~45°的斜坡,并用水泥抹面,便于清除粪尿。
2.3.2  羊床  用木条或直径6 cm圆木条(一破两开)均匀铺订在楼台上形成羊床。木条规格为3.3 cm×3.3 cm左右,木条铺放间隙为1.5~2.0 cm(大拇指宽即可),一般成年羊舍为1.8~2.0 cm,羔羊舍为1.2~1.5 cm,这样既可以使羊粪从间隙漏下,不致积留于羊床,保持舍内卫生和空气清新,又可防止羊只肢蹄踩空折损。
2.3.3  舍栏  羊舍围栏材料以木质或竹质为好,围栏前高1.2~1.5 m,后高1.5~1.8 m。在舍栏1.2~1.5 m以上设置20~30 cm高的玻璃推拉窗或格子窗,格子窗冬季用草帘遮挡,舍栏1.2~1.5 m以下最好不留缝隙,以防贼风侵袭。舍间隔栏高度为1.2 m,用木条或木板相隔,间隙为5~8 cm。
2.3.4  开间与进深  羊舍每间开间长3.8~4.0 m,进深宽3.2~3.5 m,即每间面积为12~14 m2。每间产羔舍内应设置面积1.0~1.5 m2的育羔室,以便羔羊保温。
2.3.5  屋顶  屋顶是用来遮风挡雨和保温隔热的,其材料以选择陶瓦或青瓦为宜。屋顶高度要根据地区海拔来确定,如果屋顶过高,舍内空间就大,不利于保暖;屋顶过低,则舍内空间小,采光性能较差,空气流通不畅。试验表明,在沿河县羊舍的羊床距屋顶高度以3.3~3.5 m(距屋檐高度为1.8~2.0 m)为宜,海拔800 m以上地区羊床到屋顶的适宜高度为3.3 m,海拔800 m以下地区羊床到屋顶的适宜高度为3.5 m。
2.3.6  运动场  各类羊舍都应配设运动场,运动场要设在羊舍的向阳面(南面),其面积应根据饲养方式而定,一般以放牧为主的羊舍,运动场面积为羊舍的1.5~2.0倍,以舍饲为主的羊舍,运动场面积为羊舍的2~3倍。运动场地面相对平整、向排污沟稍有一定的倾斜度(5°~8°),最好用水泥抹面,既利于清扫冲洗、排水和消毒,又能防止羊只打滑跌倒而造成损伤。运动场周围用砖砌成围墙(栏),墙高以1.0~1.2 m为宜,以防羊只翻墙跳出。运动场内要修建凉棚供羊只避雨和防暴晒,凉棚内设草架、水(料)槽供羊群采食和饮水。
2.3.7  粪沟和水沟  粪沟设在羊舍北侧楼台柱下,并与运动场外粪沟相通进入沼气池或沉淀池内。规格为深20~35 cm,上宽30~35 cm,下宽25 cm。运动场外设暗沟,羊舍下设明沟。水沟设在羊舍四周屋檐直下,规格与粪污沟一样,但必须与粪污沟分道,不能交叉和共用。
2.3.8  粪污处理设施  羊场的后面侧风向处修建积粪池或配套建设沼气池、多级沉淀池,其大小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以利对粪便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应用效果
3.1  羊舍小气候环境适宜
    经测定,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内年均温度为16.4~25.3 ℃,其中冬春季节(10月至翌年3月)为12.7~18.3 ℃,夏秋季节(4~9月)为18.5~24.4 ℃;舍内相对湿度为62.5%~73.8%,冬春季节为60.7%~68.6%,夏秋季节为65.2%~74.1%。舍内环境指标适宜羊只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可见高床漏缝楼式羊舍有利于气候调节,能做到冬春保暖,夏秋通风凉爽,羊舍干燥、清洁、羊体卫生、氨气味减少,易于粪便清理,最大程度上克服了沿河县气候变化大,四季温差明显,湿度大等气候因素对山羊的不良影响[5,6]。
3.2  羔羊增重明显
     有资料表明,高床漏缝楼式羊舍6月龄羔羊平均日增重达77.8 g,比传统羊舍同龄羔羊的57.5 g提高35.3%;周岁羊体重达25.7 kg,比传统羊舍同龄羔羊18.4 kg增重7.3 kg,提高39.7%,可提前2~3个月达到出栏屠宰体重。说明高床漏缝楼式羊舍适宜山羊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其增重。
3.3  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根据对部分养羊场(户)羊群病历记录调查,高床漏缝楼式羊舍羊群发病率为18.2%(54/297)、死亡率为3.4%,而传统羊舍羊群发病率高达32.2%、死亡率达21.9%,经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可见高床漏缝楼式羊舍有利于山羊疫病防控,对减少羊只发病及死亡具有明显效果。
4  讨论
    (1)应用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改变了传统圈舍(猪羊同圈,地面坑圈)湿度大、氨气味浓度高、通风不良、采光性能差的缺陷。舍内环境指标均能满足羊只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利于充分挖掘山羊生产潜力,获取养羊最佳经济效益。
    (2)推行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可使粪尿直接漏入粪槽,羊群身体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减少了粪尿对羊只躯体、草料和饮水的污染,有利于疫病控制,羊群死亡率可控制在5%以下。
    (3)高床漏缝楼式羊舍建造成本低、材料易筹备、结构合理、科学实用、效益明显,有利于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其环境条件符合山羊生理特点,有利于山羊生长发育,值得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顺友.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 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3] 粱  亮,刘志霄,邓凯东,等.湘西山羊羊舍的改进设计[J].中国草食动物,2005,22(2):61-63.
[4] 吴承智.楼式羊舍的建设[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5):35.
[5] 文仕康,彭艳伶,张  辉,等.楼式羊舍在山羊生产中的应用[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3):52-53.
[6] 吴宗权,冉  荣,邱安明,等.楼式高床羊舍对山羊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75-78.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湖北省畜牧兽医



本文编号:16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6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