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01 20:30

摘要: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关联度的产业,,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产业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关乎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自主创新这个角度,对我国汽车工业现存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自主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更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任何行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竞争后提出的一项本土战略。自主创新强调的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达到创新的实践活动。

汽车产业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少数产业之一,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工业波及效果强等行业特征。

二、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成长,产、销量排名已分别列为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跨国公司为争取更大利益空间,对技术的控制越来越严,今后获取先进技术的难度更大,若不从根本上改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中国汽车厂商将面临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和生存危机,具体表现为:

()政策引导与支持不够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的结果。改革开放时期所采取的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但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另一方面,政策上的“扶洋抑己”使本来处于弱势的内资企业的生存环境极为艰难,如我国现行税制中,国有汽车企业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为33%,而合资企业只有17%。政府在给予外资税收、土地等“超国民待遇”的同时,对内资企业的扶持几乎为零。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区域和企业集中度偏低,地域分布过于分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上半年我国81家汽车生产企业各类汽车累计产量为207.66万辆,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的22个省市区,产业集中度低。

(三)高层次人才匮乏

高层次人才比较匾乏,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领军人才尤为紧缺,制约了企业自主开发、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影响了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企业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和匾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有严重缺陷。

(四)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严重依赖外国技术

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开发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品牌知名度低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无论在技术、工艺、质量、市场份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同跨国公司的大汽车品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规模、技术含量、知名度差距明显。二是轿车自主品牌少。我国共有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品牌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但是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越是高端的产品,自主品牌越少。

三、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要鼓励促进企业自身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辽宁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有很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推动的,而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比例很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开发,提高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形成产品开发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产业共性技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投入的新型科技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促进辽宁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合作融入策略

由于进行自主创新需要的成本高,风险大,科学技术水平高,单个企业难以负担如此巨大的自主创新投资。因此通过合作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投入的成本、降低风险,更重要的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补来弥补辽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合作可通过国内汽车企业间的合作、汽车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展开。

(三)鼓励创造和保护好自主品牌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强调了对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鼓励汽车企业增强产品开发、自主开发的意识,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鼓励企业创造自己的品牌,这对每—个企业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是非常有利的。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倡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并给与自主品牌汽车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

(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研发部门是汽车工业的技术核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素质复合型的汽车研发人员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的投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出台和完善支持自主创新人才的激励(包括奖励、提拔、重用等)制度,以激发自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实施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是由专利权的取得、保护、排除,专利技术开发,专利技术的实施,专利许可证贸易,专利技术及其市场的控制与反控制,专利管理等子战略构成。根据辽宁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汽车行业可以利用专利战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4]杨林村,杨擎:集成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2期。

[5]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48148-188

[6]白让让.双重寡头垄断下的多角联盟策略分析—以中国轿车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5(2)45-51



本文编号:15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