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2 21:12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沙理工大学》 2009年

基于DSP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

张红光  

【摘要】: 桥梁挠度与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桥梁挠度测量方法的研究和测量系统的研制对于桥梁安全性的评估、桥梁使用寿命的预测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研制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采用磁电式惯性速度传感器采集桥梁振动信号。论文首先分析了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和桥梁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并对不同型号的传感器的特性作了分析,为不同桥梁选择不同型号的速度传感器提供参考。根据速度传感器和桥梁振动的特点,利用二次插值法拟合曲线及数值积分特点,得到既能提高数字积分的实时性又不降低积分精度的数字积分方法。用MATLAB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了一个最小平方有限冲击响应(FIR)低通滤波器,用以提高信号处理准确性。借助动态采集实验平台作了简支梁受迫振动实验近似模拟对桥梁的冲击响应情况。使用涡流位移传感器作为传统桥梁动挠度测量方案与论文提出的新型动挠度测量方案进行对比并分析了误差。 基于此测量系统架构,采用了具有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德州仪器公司的TMS320LF2407A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作为桥梁动挠度电测量的核心处理单元,提出一种基于长期在线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利用DSP自带的10位模数转换系统把模拟信号转换为系统所需要的数字信号。在此基础上,利用RS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至上位机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显示出来,并将桥梁动挠度关键数据以时间为检索方式存储在电脑上备查。文中详细分析了系统设计方案和电子元器件的参数设置,针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一个软件抗干扰方案,对此系统进行了开发调试,完成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及软处理测试,并试制了样机,对后续的桥梁动挠度测量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U44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选题的意义9-10
  • 1.2 桥梁挠度测量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课题研究工作11
  • 1.4 测试系统组成与设计实现11-13
  • 第二章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动挠度测量原理13-17
  • 2.1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原理13-14
  • 2.2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14-15
  • 2.3 速度传感器的选型15-17
  • 第三章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动挠度测量算法设计17-35
  • 3.1 动挠度测量实验系统设计17-19
  • 3.2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分析及软件算法设计19-32
  • 3.2.1 滤波器设计19-26
  • 3.2.2 数字积分器设计26-28
  • 3.2.3 振动信号趋势项的消除28-32
  • 3.3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效果分析32-35
  • 第四章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35-50
  • 4.1 基于DSP 的动挠度测量系统硬件设计方案35-36
  • 4.2 TMS320LF2407 内部硬件结构36-37
  • 4.3 复位电路设计37-38
  • 4.4 时钟电路设计38-39
  • 4.5 电源设计39-40
  • 4.6 JTAG 接口设计40-41
  • 4.7 内部存储单元及外部存储扩展41-44
  • 4.7.1 内部存储器41-42
  • 4.7.2 外部总线与外部存储器接口42-43
  • 4.7.3 外扩程序和数据RAM43-44
  • 4.8 A/D 接口设计44-46
  • 4.9 通信接口设计46-48
  • 4.10 硬件平台调试与结果48-50
  • 第五章 基于DSP 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开发50-61
  • 5.1 CCS 开发环境50-52
  • 5.2 主程序设计52-53
  • 5.3 滤波程序设计53-55
  • 5.4 数字积分程序设计55-56
  • 5.5 串行接口程序设计56-58
  • 5.5.1 上位机程序设计56-57
  • 5.5.2 下位机程序设计57-58
  • 5.6 软件抗干扰设计58-59
  • 5.7 软硬件联调59-61
  • 结论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国良;李德慧;陈明芳;;微波干涉技术在赣州大桥动位移测试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2年02期

    2 王运飞;陈章平;罗华;;基于MEMS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位姿检测及精细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莹雪;桥梁行车冲击系数测试分析方法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春;陈伟民;;桥梁结构挠度自动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9期

    2 杨建春;陈伟民;徐谋;杨红;杨文军;;用于桥梁结构挠度自动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袁向荣;;桥梁动挠度计算的加速度积分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曾威;于德介;胡柏学;刘克明;郭建文;;基于连通管原理的桥梁挠度自动监测系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5 俞阿龙,陈华宝;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改进的软件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胡景泰;郭其一;朱文灏;章永孚;;数字积分法提高智能控制器实时性与测量精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7 姜晨光,刘华,刘桂芳,黄家兴;自动电子全站仪桥梁三维动态变形实时监测系统[J];铁路航测;2003年02期

    8 杨学山,侯兴民,廖振鹏,黄振平;桥梁挠度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9 吴日恒;李世义;郭泽荣;李红旗;郑鹏超;;旋转弹丸采样信号的DSP实时滤波原理[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7年03期

    10 乔陶鹏,邓焱,严普强,毛乐山;利用位移测量推估梁及桥梁动态应变的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臣蓉;基于DSP的数字滤波器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郑大为;桥梁检测中的振动分析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潞;汪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无线测试信号同步性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张潞;汪洋;;土木工程健康监测无线测试信号同步性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徐升槐;;音频功放制作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玉忠;;光纤传感测试装置中微弱信号的处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江巨浪;吴昭方;郑江云;丁宪锟;;《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唐飞;王鹏;;单级阻容耦合晶体管放大器电路设计与仿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何兴华;;数字程控滤波器的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艳辉;郭学东;曹健;;基于风载激励下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张洁;郭宇;;电子基础实验中创新环境的营造[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国兴;陈斌;苏晓梅;刘雪珠;;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分析与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草原;陈奎孚;;玉米植株抗倒折能力综合测试[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凌宇;钟友武;申功璋;;多操纵面飞机控制分配的非线性闭环迭代结构[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On Electromagnetic Force Control Technology of Modal Testing Suspension System[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双双;;变频器调速系统在煤矿高强皮带中的设计及应用[A];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C];2012年

    5 王伟;徐平;林德福;崔晓曦;;基于16位(MSP430F5419)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源设计[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海乐;黄云;;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鑫;黄开仁;邓代竹;孙峰;;脉冲信号的幅度提取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赵发刚;周徐斌;申军烽;杜冬;;航天器在轨模态辨识技术的探讨[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9 霍宏发;张敏;刘峻岭;杨军;;梁结构动态挠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10 王旭东;李健;;屋顶风机致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真;大型结构振动信号处理与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智刚;波浪运动升沉补偿液压平台关键问题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广玲;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及适应性保护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夏景辉;直线电机轮轨交通气隙及轨道平顺性对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今朝;大跨斜拉桥断索危险性理论分析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罗浩;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徐变变形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刘海涛;强风作用下列车—汽车—桥梁时变系统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邓子铭;新长沙站结构振动分析与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周海波;磁悬浮直线运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育雷;基于单片机与FPGA的单相程控功率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保勇;基于时序鉴别的井下低压供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磊;集成多路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监测仪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恩国;基于EKF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圆圆;基于FPGA的跑步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晓冬;基于全矢谱的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上官晓娟;MOSFET并联射频C类放大器[D];郑州大学;2010年

    8 吴紫君;大功率MOSFET振荡器电路的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9 冯志伟;基于负阻抗变换有源接收天线的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士龙;声呐系统中宽带大功率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建鹏;梁光胜;;地面雷达的位移监测试验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2 王海城;施尚伟;;桥梁冲击系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偏差成因[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丰良,李敏;梁的位移测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许士强;陈水生;桂水荣;;公路桥梁汽车冲击系数对比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12期

    5 吴康雄;张红光;;桥梁动挠度计算速度积分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景扶苇,王伯华;医用手术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年04期

    7 何伟;陈伟;;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机器人水平姿态检测系统设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8 谭卢敏;冯新刚;;MEMS陀螺仪在检测小车运动状态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9年01期

    9 谢毅,严普强,毛乐山,张海云,杨倩;基于时限信号重构技术的桥梁动挠度惯性测量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8期

    10 侯兴民,杨学山,黄侨;利用倾角仪测量桥梁的挠度[J];桥梁建设;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文成;基于ARM9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舒绍云;动测参数评定梁式桥结构性能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吕晓智;基于ARM7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算法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4 赵剑;梁式桥汽车冲击振动研究与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一博;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的硬件研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男,刘杰;浮点DSP实现自适应滤波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张源,杜普选;一种特殊要求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杨建春,陈伟民;桥梁结构状态参数监测技术研究现状[J];传感器技术;2004年03期

    4 董辉,陈伟民,符欲梅,夏哲;一种激光图像挠度测量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5 侯兴民,杨学山,廖振鹏,马树林;实时测量桥梁挠度[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6 熊先才;章鹏;苻欲梅;朱永;陈伟民;张永兴;;光电液位传感器及其在桥梁挠度自动测量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7 邹积岩,段雄英,张铁;罗柯夫斯基线圈测量电流的仿真计算及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1期

    8 段雄英,邹积岩,张可畏;电压/电流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2年05期

    9 刘晔,王采堂,苏彦民,张赟,邹建龙;电力系统适用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新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7期

    10 郑佳春;数字滤波器的MATLAB设计与DSP上的实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3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鹏;基于DSP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挠度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小平;刘占山;姚祖康;;控制挠度的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2 谢孟,黄家鸣;变截面悬臂梁的挠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2年02期

    3 蔡江勇;吕丽霞;乐建元;田跃飞;;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挠度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5期

    4 马利军;王帅;薛峰;徐宏杰;孙锦卓;;反挠度悬臂梁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9年09期

    5 谢必存;;两支承间有两个转子铁芯的电机转轴的挠度和临界转速计算[J];东方电气评论;1987年02期

    6 林于东;宗周红;;U型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7 周期源;高轩能;;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变截面梁的挠度计算[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3期

    8 刘勇;高磊;孙宏才;徐关尧;;贝雷式龙门架设计中的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07年04期

    9 李平先;宋新伟;;钢筋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10期

    10 张建文;曹双寅;;钢骨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与分析[J];特种结构;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建光;刘海生;乔开元;;钢筋砼双向板的挠度控制和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2 王绍义;;板柱结构的预应力楼板挠度计算[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袁竞峰;张继文;;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裂缝宽度与挠度计算[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培信;;钢-混凝土组合楼层体系挠度[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林继德;;圆柱壳分析的一种新方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6 林继德;;园板弯曲的一种新解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7 王建刚;赵国强;顾志南;李宇峰;;焊接接头对H型钢挠度计算的影响[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庆利;刘之洋;;连续组合梁的挠度计算[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9 孙小菲;吴春生;;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挠度计算[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继德;;弹性地基上自由边矩形板弯曲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元平;CFRP加固RC梁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凌波;在役预应力梁桥残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姜磊;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挠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苏仲杰;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5 林丽霞;钢筋混凝土箱梁非线性分析及剪滞、剪切效应的有限段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6 卢彭真;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空间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任红伟;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水英;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开裂后挠度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郑坤龙;变高度工字截面圆孔蜂窝梁的挠度计算[D];中南大学;2007年

    3 童建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挠度计算和施工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子林;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变形计算[D];同济大学;2008年

    5 葛琪;钢—轻骨料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承载及变形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霞;卧式似椭圆孔蜂窝梁的制作与设计计算方法[D];中南大学;2007年

    7 尚永亮;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性能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牛卫波;双向密肋装配整体式空心楼盖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胡志旺;基于挠度的体外预应力梁应力增量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刘鑫;考虑孔况影响的蜂窝梁设计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桥梁动挠度测量系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5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