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8年

发布时间:2016-07-04 00: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力特性变化的桥梁损伤定位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广,徐玉秀,王炳成;结构损伤检测与诊断的方法研究进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宏男,伊廷华,伊晓东,王国新;采用GPS与全站仪对大跨斜拉桥进行变形监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邓焱,严普强;桥梁结构损伤的振动模态检测[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亚鸣;战时桥梁损伤监测及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郭元术;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分析和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星烨;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动时程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2 常军;曲率模态识别结构损伤位置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3 袁立侠;模式识别在工程结构振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D];华北工学院;2004年

4 王锋;基于模态应变能方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苹,崔占忠,施聚生;声目标识别技术及其在坦克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1996年01期

2 陈文颉,窦丽华,陈杰,杜丽辉;融合多特征信息的模式识别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谭开忍;李小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进展[J];船舶;2006年05期

4 周智,欧进萍;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J];传感器技术;2001年11期

5 许金华,王向坚;大跨度拱桥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响应[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叶梅新,陈玉骥;铁路钢板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及抗力分项系数的确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李宏男,李东升;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8 孙增寿,韩建刚,任伟新;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9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10 吴波;胡云霞;;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间索杆结构承重索损伤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国会;桥梁结构动力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淡丹辉;智能土木(桥梁)结构理论及其核心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李立峰;正交异性钢箱梁局部稳定分析理论及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袁颖;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邹大力;基于计算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吴香国;不完整结构屈曲及其可靠性评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顾培英;基于应变模态技术的结构损伤诊断直接指标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孙海涛;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林;神经网络技术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张东利;建筑结构损伤的振动诊断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2年

3 康孝先;薄板的曲后性能和梁腹板拉力场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夏樟华;基于静动力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D];福州大学;2006年

5 吴炜;钢桥受压加劲板稳定与加劲肋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游翔;基于动力特性变化的桥梁损伤定位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王兴林;基于径向基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王常青;基于可靠度的钢桥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鞠进;大跨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丁雯静;基于柔度矩阵和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利,李霆;建筑工程结构操作诊断的现状评述及前景展望[J];测试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2 任权 ,李洪升 ,郭杏林;基于应变模态变化率的压力管道无损检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连启滨;现有桥梁结构的安全监测与评估技术[J];公路;2002年09期

4 陈昕;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公路;2005年04期

5 彭翠玲,张开银,涂扬志;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应用于桥梁损伤检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6 王岐峰,李炎,李万恒,刘文峰;桥梁自振特性与承载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7 连启滨;西陵长江大桥结构动力响应监测[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1期

8 张刚刚,徐岳;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法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2期

9 陈星烨,邵旭东,颜东煌;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动线性与非线性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长飞,段志善;旋转机械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思义;陈淮;殷学纲;;基于应变模态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2 王志华;张向东;马宏伟;;基于应变曲率法的悬臂梁多位置损伤识别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3 黄声享;杨保岑;;苏通大桥施工期索塔和钢箱梁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A];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第5卷 第3集)[C];2007年

4 徐丽;易伟建;;应变模态在框架结构节点损伤诊断中的试验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鹏;刘林;雷全立;;基于曲率模态法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参数研究[A];2004北京国际桥梁结构评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毅谦;李文琪;韩国杰;李全怀;;混凝土桥梁加固设计理论与工艺关键问题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国会;桥梁结构动力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蒋济同;海洋平台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徐丽;基于模态参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裴强;结构健康诊断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7 公茂盛;基于强震记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8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9 伊廷华;环境激励下基于GPS的结构健康监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焦莉;基于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伟秋;振动测试技术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韩景泉;吉林九站松花江特大桥主桥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陶恒亮;频率平方变化比法和小波变换在压力管道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冯耘霞;基于子空间旋转法及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孙维丰;混凝土简支梁动力特性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杜思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应变模态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李海;沈阳公和斜拉桥的荷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张东利;建筑结构损伤的振动诊断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2年

9 何泳;旋转机械运行状态计算机实时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开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张向东;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武;;中国高速铁路创新与发展[J];中国铁路;2010年12期

2 钟建华;霍凤岚;冀蒙庆;宋阳;张玉清;;浅议通辽市水利发展的基础和面临形势[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3 张蕴;;加强城建档案科学管理 提高城建档案服务水平——连云港市城建档案工作“十一五”回顾[J];城建档案;2011年07期

4 武斐;;简约入室 成就清新淡雅风[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年05期

5 雷宁;;我国运输价格管理体制的探讨[J];物流科技;2011年08期

6 ;非凡眼界 成就未来——全新捷豹XJ全景商务版创世首发再领奢华风潮[J];董事会;2011年07期

7 ;非凡眼界 成就未来——全新捷豹XJ全景商务版创世首发再领奢华风潮[J];经理人;2011年08期

8 ;成就高端的利器[J];机械工程师;2011年09期

9 ;十年芳华 成就共享——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中国)有限公司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J];伺服控制;2011年03期

10 ;尽享“王牌”奢华 HIACE海艾士成就商务车典范[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庆国;;我国桥梁工程的成就与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黄作阵;;《伤寒明理论》的训诂特点及成就[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椿;马醒华;杨振宇;;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4 杨宇明;;新疆地矿局钻探技术的发展及展望[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樊丽辉;于泽友;;碳纤维加固桥梁技术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6 梁训瑄;;奋战六十年我国机床工业进入世界前列[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任春山;杨怀玉;;无损检测技术的作用与发展[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8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徐霞辉;赵德虎;;毕节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10 殷为宏;唐仁波;郑汉;张龙;;我国钨加工业的发展和展望[A];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保险报;2002年

2 ;[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张木早;胡一先;[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郭为;[N];人民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韩晓静;[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联想集团公司副总裁乔健;[N];中国经营报;2002年

7 古镇;[N];中国工商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 炜;[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李阳泉;[N];中国企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艳;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陈吉德;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研究(1979-2000)[D];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萍;桥梁技术状况评价与预测[D];长安大学;2003年

2 王晨;D.H.劳伦斯的平衡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潇湘;晋唐时期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265年~907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黄青;杨树达先生语源学研究的成就[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素梅;成就内圣人格[D];山西大学;2006年

7 王倩;论《红楼梦》的女性观[D];延边大学;2007年

8 时红磊;论晋唐时期中医美容的成就与特点[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谭雪凌;萧伯纳戏剧在中国[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利梅;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就、经验启示与前景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力特性变化的桥梁损伤定位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5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