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时代: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8 11:07

  本文关键词: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时代: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胡培翚《仪礼正义》研究
基于农户行为的新疆南疆棉农生产与
基于实时负荷的低频减载在线评估决
基于中东文化视角的手机界面设计与
深圳市街道成人教育学校发展对策研
温度补偿的压电薄膜体声波滤波器
激光三维扫描点云数据的配准研究
惯流水轮发电机组转子支架结构设计
基于Qt/Embedded的嵌入
基于兴趣区域检测的视频图像非线性
医疗系统BI数据分析平台的设计与
实验与数值耦合方法研究植物短纤维
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的脱碳机
彩色相机成像测量光污染方法研究
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
建筑砖渣土在饱和软弱地基市政道路
自行车客户化定制界面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BIM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施工进度计划综合评价问题研究
变气门升程对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
视频格式转换芯片的可测性设计与形
<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时代: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引言第15-24页

 一、研究意义第15-17页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7-20页

 三、研究现状第20-22页

 四、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一章 技术与艺术问题概说第24-50页

 第一节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生成第24-37页

  一、早期的艺术与技术:混沌不分第24-25页

  二、技术与艺术观念的现代分化第25-27页

  三、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第27-37页

   (一) 机械复制技术与艺术第28-34页

   (二) 电子技术与艺术第34-37页

 第二节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问题史第37-50页

  一、法兰克福学派第37-42页

  二、英国文化研究第42-45页

  三、媒介文化研究第45-50页

第二章 现代艺术理论视野中的技术观第50-80页

 第一节 文化理论与哲学视野中的技术观第50-58页

  一、文化理论视野中的技术观第51-56页

  二、哲学视野中的技术观第56-58页

 第二节 技术意识形态第58-70页

  一、何为技术意识形态第58-64页

  二、技术意识形态的特征第64-70页

 第三节 艺术的技术之维第70-80页

  一、技术对艺术内容的影响第70-72页

  二、技术对艺术生态环境的改变第72-74页

  三、技术发展的两个时代第74-80页

第三章 技术与审美感知第80-107页

 第一节 艺术的感官化发展第80-90页

  一、以视觉为中心的多元艺术感知系统的形成第80-82页

  二、电子时代视觉文化的特征第82-86页

  三、艺术的感性化发展第86-90页

 第二节 时空感知方式第90-98页

  一、现代性语境中的时间与空间第90-91页

  二、从灵韵到震惊:美学范畴的现代转变第91-95页

  三、从“膜拜”、“展示”到“呈现”:艺术价值的现代转变第95-98页

 第三节 现实感知方式的变化第98-107页

  一、虚拟与现实:谁比谁真实第99-102页

  二、假作真时真亦假:对现实的多重感知第102-107页

第四章 技术与艺术主体第107-132页

 第一节 主体的变奏第107-114页

  一、传统的艺术主体:“天才”第108-109页

  二、当代的艺术主体:“赛博格”第109-114页

 第二节 两个时代主体哲学内涵的转变第114-120页

  一、作者的哲学预设——理性主体第114-116页

  二、赛博格的哲学预设——技术主体第116-120页

 第三节 技术交流方式对主体的型构第120-132页

  一、印刷术与理性精神的形成第121-124页

  二、电影对理性主体的挑战第124-126页

  三、电子技术对主体的重构第126-132页

第五章 电子技术与艺术的审美变化第132-153页

 第一节 电子技术对艺术精神的解构第132-139页

  一、艺术的物化第132-134页

  二、艺术的泛化第134-136页

  三、艺术精神的失落第136-139页

 第二节 电子技术对艺术精神的重构第139-148页

  一、创造性的回归第139-142页

  二、艺术民主的实现第142-146页

  三、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第146-148页

 第三节 寻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发展之路第148-153页

  一、艺术作品中叙事结构与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合第149-150页

  二、艺术的精神向度与感官体验的平衡第150-151页

  三、艺术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第151-153页

结语第153-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68-169页


 

论文编号BS1831769,这篇论文共169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9.1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4.5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从机械复制时代到电子时代: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7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