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4 12:22

  本文关键词: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Vol. 39 No. 6 Nov. 201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第 39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1 月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楠, 柴 波, 周建伟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武汉 430074 )
摘要: 广西合山属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正在经历的市域经济转型与大规模城市建设, 使得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成 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两个层次, 即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建设对地 质环境的影响评价。选取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 矿山开采状况、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 个地质环境要素, 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 岩土体工程特征、 矿山分布密度、 煤层倾斜角度、 煤层采深采厚比、 土地资源破坏强度、 水资源破坏强度、 地质灾害发 率、 育强度 9 个评价指标, 首先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第一层次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然后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 118. 84 , 175. 99km2 , 型进行了第二层次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结果显示, 影响严重区、 较严重区、 一般区分别为 62. 87 , 各 33. 2% 、 49. 2% 。评价结果可作为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 占市域面积的 17. 6% 、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评价; 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457 文献标识码: A 3665 ( 2012 ) 06012407 文章编号: 1000-

唐朝晖, 刘

合山市是典型因煤而市、 先矿后市的煤炭资源枯竭 2 矿业城市, 面积约 357km , 基本涵盖合山煤田, 主要以 煤炭开采和坑口发电为经济支柱。合山煤田经过百余 年的开采后煤炭资源已基本枯竭, 废弃矿山遍布合山市
2 并形成了约 46. 82km 的采空区。市域内煤矸石 全境, 堆积如山, 植被大面积遭受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矿

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地质环境的需求与影 设, 响, 或者较少涉及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解决之后产生 的直接与间接社会经济效益, 以及上述效益反过来对地 质环境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合山市当地的城市建设 规划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在考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 进一步添加城市建设规划为评价因子, 将其量 基础上, 化, 然后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期望既进行 评价结 一些矿业城市地质环境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探索, 果也可以为合山市今后的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区内地面塌陷、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引起的房屋开裂、 井 、 。 泉干涸 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 加强矿山地质环 境综合治理工作对推动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合山市经 济转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开展矿 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之前, 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矿山地质 环境背景与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其中根据矿山地 质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治理的轻重缓急对治理区的 地质环境进行评价、 区划, 是确保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 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开展已经在国内起步, 但 多局限于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自然属性出发, 仅是单 纯地通过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与分 [ 1 ~3 ] ; 较少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社会属性, 区 即矿 业城市面临社会经济的转型,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
0701 ; 修订日期: 20120827 收稿日期: 2012基金项目: 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重点工程项目( 合山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 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工作项目( 1212011120028 ) 作者简介: 唐朝晖( 1964 - ) , 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 环境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 Email: zhtang@ cug. edu. cn

1

合山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 : 土地 水资源破坏及含水层污染、 地质灾 资源的占用及破坏、 地下采空区、 地表煤矸石堆、 害。根据实际调查结果, 废弃 矿 业 建 筑 等 压 占、破 坏 土 地 资 源 面 积 达 137. 2km2 ; 受矿坑水直接和灌溉间接污染, 其中, 前者 影响深部含水层、 后者影响浅部含水层, 水环境污染面 2 积达 162. 3km ; 地质灾害点 124 处。 主要矿山地质环 境问题的类型及规模见表 1 。

2
2. 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原理与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思路 在矿山, 地质环境首先是面向采矿活动, 既制约或

影响采矿活动, 又受到采矿活动的改造与影响, 两者之 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矿 山逐渐发展为矿业城市( 镇 ) , 并从单一的矿业开发模 矿山地质环境也从单 式发展为多重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6 期 表1 Table 1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土地的压占 土地资源的占用及破坏 土地的破坏 地貌景观破坏 水资源破坏与水污染 水体污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规模一览表
指标 面积( m2 ) 所占比例( % ) 面积( m2 ) 所占比例( % ) 面积( m2 ) 所占比例( % ) 面积( m2 ) 所占比例( % ) 面积( m2 ) 数量( 处) 所占比例( % ) 岩溶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 地裂缝 面积( m2 ) 数量( 处) 所占比例( % ) 分布区长( km) 宽( m) 数量( 处) 所占比例( % ) 不稳定斜坡 体积( m3 ) 数量( 处) 所占比例( % ) 大型 > 10 3 10. 3 > 10 3 19. 2 > 10 5 39. 2 > 10 5 27. 4 > 100 7 38. 9 > 100 7 21. 9 >1 10 ~ 20 0 0 > 10 5 8 17. 4 中型 10 2 ~ 10 3 30. 3 10 2 ~ 10 3 31. 6 10 3 ~ 10 5 47. 5 10 3 ~ 10 5 44. 2 10 ~ 100 5 27. 7 10 ~ 100 10 31. 2 <1 10 ~ 20 0 0 10 4 ~ 10 5 26 56. 5 小型 ≤10 2 59. 4 ≤10 2 49. 2 ≤10 3 13. 3 ≤10 3 28. 4 ≤10 6 33. 4 ≤10 15 46. 9 <1 <3 28 100 ≤10 4 12 26. 1 合计

·125·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cale
1. 372 × 10 8 100 - 100 - 100 1. 623 × 10 8 100 - 18 100 - 32 100 - 28 100 - 46 100

采空地面塌陷

一与采矿活动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叠加了与城市建设的 相互作用, 使矿山地质环境的功能更加宽泛 , 受到的影 响也更为复杂和严重。 合山市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城 市, 煤炭开采也正在萎缩直至停止, 城市发展由此开始 转型, 主要向旅游开发、 生态建设发展。 由此,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含采矿活动 和城市建设两个方面的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具体而言, 需要按照两个层次进行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 影响评价。第一个层次即从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 响分析出发, 调查、 评价采矿活动产生的历史遗留的矿 山地质环境问题、 当前采矿活动正在诱发的矿山地质环 , 境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及其程度, 主要说 明地质环境现状; 第二个层次即在第一层次基础上, 从 调查评价未来的城市 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出发, 规划与建设的可能规模与强度, 以及对地质环境的影 [ 4 ~5 ] 。 响, 主要说明的是地质环境未来受到的影响 2.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前述基本思路需要建立两级指标体系。针对 第一层次评价建立的评价指标分为 3 个地质环境要素、 9 个评价指标: 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率、 岩土体工程特性 等 3 个矿山地质环境条件指标, 矿山分布密度、 煤层倾 斜角度、 煤层采深采厚比等 3 个矿山开采特征指标, 土 地资源破坏强度、 水资源破坏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强度

等 3 个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指标。评价指标中, 矿山分布 密度为评价单元内矿井井口个数和单元面积比。由于 合山市仍有部分矿井正在开采, 且已停采的矿井, 由于 其矿层赋存条件不同, 长期的稳定性等级不同, 为此, 引 用煤矿地面塌陷预测的指标作为矿山开采的特征指标。 第二层次评价建立的评价指标包含 2 个: 采矿活 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城市建设规划 。 2. 3 评价单元 以合山市行政区域为边界, 采用正方形网格法进 行网格划分法, 按照 1km × 1km 的网格对整个合山市 进行单元划分, 共计 421 个评价单元。 2. 4 评价等级 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影响严重 、 影响 较严重和影响一般三个等级。 根据这三个等级的划 分, 评价因素的指标界线也分三个等级。 具体分级见 表 2 和表 3 。

3
3. 1

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 ( 1 ) 建立评价集合 V = { V1 , V2 , V3 } = { 1 , 2, 3} ( 1)

V1 、 V2 、 V3 分别表示地质环境影响一般、 其中, 较 严重、 严重。

·126·

唐朝晖, 等: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表2 Table 2
评价指标

2012 年

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分级表 Class of GE assessment factors from mining
影响较严重 岩溶丘陵 20 ~ 40 软弱 - 半坚硬碎屑页岩 0. 1 ~ 0. 05 25 ~ 55 30 ~ 100 土地压占与破坏面积 0. 1 ~ 0. 5km2 部分影响矿区农业和居民用水 地质灾害中危险区 影响严重 峰林平原 ≤20 第四系松散覆盖层 ≥0. 1 ≥55 ≤30 土地压占与破坏面积≥0. 5km2 居民饮水困难 地质灾害高危险区

影响一般 剥蚀丘陵、 峰丛洼地 ≥40 半坚硬 - 坚硬碳酸盐岩 ≤0. 05 ≤25 ≥100 土地压占与破坏面积≤0. 1km2 对矿区农业和居民用水影响不大 地质灾害低危险区

地形地貌 C1 植被覆盖率 C2 ( % ) 岩土体工程特性 C3 矿山分布密度 C4 ( 个 / km2 ) 煤层倾斜角度 C5 ( ° ) 煤层采深采厚比 C6 ( H / m) 土地资源破坏强度 C7 水资源破坏强度 C8 地质灾害发育强度 C9

表3 Table 3

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分级表

Class of assessment factors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影响一般 影响一般 未来规划为 生态区 影响较严重 影响较严重 未来规划为 旅游观光区 影响严重 影响严重 未来规划为 居民住宅区

植被覆盖率和煤层采 限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其中, 深采厚比的界限级别应与上述对应级别相反 。 ( 5 )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结构模型如图 1 所示。

指标 一级评价结果 城市建设规划

( 2 ) 建立参评要素集合 U = { U1 , U2 , U3 }

( 2)

U1 、 U2 、 U3 分别表示地质环境条件、 其中, 矿山开 发状况、 地质环境问题。 ( 3 ) 确定参评要素的评价因子集合 C ( U1 ) = { C 1 , C2 , C3 } C ( U2 ) = { C 4 , C5 , C6 } C ( U3 ) = { C 7 , C8 , C9 } ( 4 ) 隶属函数的确定 采用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来建立模糊矩阵 各因子的隶属函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 u1 ( x ) =
[6 ~ 7 ]

( 3)
图1 Fig. 1 第一层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构模型



Structure model of GE assessment in the first level

{ {

1 ( a + b) - 2 x b -a 0 0

x < a a≤x < a +b 2 ( 4)

采用 1 ~ 9 标度法, 采用专家打分法构造判断矩 阵, 计算出各层次排序。计算结果如下: U( 表 4 ) ①判断矩阵 A表4 Table 4
A U1 1 2 2

? ? ( a + b) - 2 x 1 - ? ? b -a u2 ( x ) = ? ?1 - 2 x - ( a + b) b -a ? ? ? 0 0 2 x - ( a + b) b -a 1 u3 ( x ) =

( a + b) / 2 ≤ x x < a a≤x≤ a +b 2 ( 5)
U1 U2 U3

AU 层判断矩阵 Judgment matrix of AU
U2 1 /2 1 2 U3 1 /2 1 /2 1 W 0. 195 8 0. 310 8 0. 493 4

a +b ≤x≤b 2 b≤x x < ( a + b) / 2 a +b ≤x < b 2 b≤x

C( 表 5 ) ②判断矩阵 U1 ( 6)
U1 C1 C2 C3

表5 Table 5
C1 1 1 /2 1 /2

U1 C 层判断矩阵 Judgment matrix of U1 C
C2 2 1 2 C3 2 1 /2 1 W 0. 493 4 0. 195 8 0. 310 8

x 为参评因子的实测数据; u1 ( x ) , u2 ( x ) , u3 其中, ( x) 为各个评价因子 x 对一级、 二级、 三级地质环境影 b 为评价因子对评价等级界 响分级标准的隶属度; a、

第6 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27·

C ( 表 6) ③判断矩阵 U2 表6 Table 6
U2 C4 C5 C6 C4 1 1 3

W U3 = ( 0. 195 8

0. 310 8

0. 493 4 ) 0. 310 8 ) 0. 363 2 )

U2 C 层判断矩阵 Judgment matrix of U2 C
C5 1 1 2 C6 1 /3 1 /2 1 W 0. 209 9 0. 240 2 0. 549 9

进行一级模糊变换: B U1 = W U1 ·R U1 = ( 0. 493 4 B U2 = W U2 ·R U2 = ( 0. 329 9

0. 195 8 0. 306 9 0

B U3 = W U3 ·R U3 = ( 0. 689 2

0. 310 8 )

C ( 表 7) ④判断矩阵 U3 表7 Table 7
U3 C7 C8 C9 C7 1 2 2

U3 C 层判断矩阵 Judgment matrix of U3 C
C8 1 /2 1 2 C9 1 /2 1 /2 1 W 0. 195 8 0. 310 8 0. 493 4

因此得到二级模糊关系矩阵: ? 0. 310 8 0. 195 8 0. 493 4 ? R = ? ? ? 0. 329 9 0. 306 9 0. 363 2 ? ? 0. 689 2 0 0. 310 8 ? 由层次分析法判断权重得知: W = ( 0. 195 8 0. 310 8 0. 493 4 ) 做二级模糊变换: B = W·R = ( 0. 503 5 0. 133 7 0. 362 8 )

( 6 ) 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 , 采用归一加权平均模型 M ( · ⊕ ) 算子进行模糊 变换, 则一级综合评价结果为 B Ui : B Ui = W Ui ·R Ui ( 7) 根据一级综合评价结果 B Ui 组成二级综合评判模 糊关系矩阵, 然后进行二级模糊变换: B U = W U ·R U ( 8) 最后,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计算单元所属的矿山 。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级别 3. 2 评价模型的运算 以第 173 评价单元为例说明具体的计算方法 。 评 价单元内, 地貌类型为峰林平原, 植被覆盖率为 25% , 岩土体工程特性为半坚硬 - 坚硬碳酸盐岩, 单元格矿 2 山分布密度 0. 05 ~ 0. 1 个 / km , 煤层倾斜角度 31° , 煤 层采 深 采 厚 比 61H / m, 土地压占与破坏面积 ≤ 2 0. 1km , 水资源为部分影响矿区农业和居民用水 , 地 质灾害危险性低。 根据以上条件, 用隶属函数计算出各个因子的隶 属度, 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如下: ?0 R U1 = ? ?0 ?1 0 1 0 1? 0? ? 0? R U3 ? 0 R U2 = ? ? 0 ? 0. 6 ?1 = ? ?0 ?1 0 0 0 0? 1? ? 0? 0. 493 4 ) 0. 549 9 ) 0. 3 0. 1 0. 4 0. 7 ? 0. 9 ? ? 0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将该单元划分为采矿活动 对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 3. 3 评价结果分析 对研究区每个单元进行综合评价 , 根据上述方法,

使用 MATLAB 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模糊变换的计算, 得 出每个单元的评判结果。通过 MAPGIS 平台将最终结 果导入到每个单元中, 得到分区图( 图 2 ) 。

图2 Fig. 2

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区图 Zoning of GE assessment in the first level

由层次分析法判断权重可知: W U1 = ( 0. 310 8 0. 195 8 W U2 = ( 0. 209 9 0. 240 2

4
4. 1

城市建设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的建立 ( 1 ) 建立层次结构

·128·

唐朝晖, 等: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12 年

针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即合山市市域经 济转型与城市建设大规模发展开始起步 , 选取第一层 次的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叠加城市建设 规划作为第二层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 2 个 评价因子。 ( 2 ) 判断矩阵的确定 采用 1 ~ 9 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出各层次 的排序。计算结果如表 8 所示。
表8 Table 8
B A1 A2 1 1 A1

入到每个单元中, 得到分区图( 图 3 ) 。

BA 层判断矩阵 Judgment matrix of BA
A2 1 1 W 0. 5 0. 5

( 3 ) 计算综合评分与分级 根据对当地实际走访调查,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城 市建设规划因子进行量化赋值。 同时, 将所得的一级 评价结果也进行量化, 得到因子分值如( 表 9 ) , 然后采 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表9 Table 9
评价指标 一级评价结果 城市建设规划

图3

第二层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分区图 Zoning of the second level assessment

第二层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Grading standard of the second level assessment
得分值 4 影响较严重

Fig. 3

2 影响一般 未来规划为 生态区

6 影响严重

通过 2 个层次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将合山市按 地质环境综合影响程度划分为影响严重 、 较严重、 一般 3 个等级 8 个区, 各区面积与分布见表 10 。
表 10
等级

未来规划为旅游 未来规划为居民 观光区 住宅区

第二层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统计表 Assessment result of the second level
2

Table 10

为了使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直观性和可比性 , 需 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价等级。采用具有相关经验的专 , 家确定出来的等级划分结果 将综合评价结果为 0 ~ 2. 5 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Ⅰ, 2. 5 ~ 4. 5 划分 4. 5 ~ 6 划分为地质环境 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Ⅱ, 影响严重区Ⅲ。 4. 2 评价模型的运算 以第 173 单元为例, 说明具体计算过程。 根据前
[8 ~ 9 ]

面积( km ) 百分比( % )

主要分布区域 北泗乡: 下 麦 村、 板 波 村、 东 矿、 南洪 村、 古邦村、 在勤村、 下寨村 岭南镇: 合山矿务局、 上塘矿、 思光村、 古樟村、 上庙村、 柳花岭矿 河里乡: 樟村、 东甫村 北泗乡: 歪贝村、 合山机械修造厂、 石村 里 仰 村、 塘 村、 弄猪 岭南镇: 里 朝 村、 村、 溯河矿、 合山电厂、 合山建材厂 河里乡: 马 安 矿、 新 村、 塘 石 村、 岑桥 村、 甘圭村、 河村、 上羊角 整个合山市除影响严重区和影响较严 重区以外的所有区域

影响 严重区

62. 87

17. 6

影响较 严重区

118. 84

33. 2

两节计算得出结果, 第 173 单元为采矿活动对地质环 境影响一般区, 得分为 2 ; 该单元未来规划为旅游观光 区, 得分为 4 , 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 即
n

影响 一般区

175. 99

42. 9

T =

( L j ·W j ) ∑ j

= 2 × 0. 5 + 4 × 0. 5 = 3 ( 9 )

根据野外现场调查和对合山市规划调查的对比分 析, 该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合山市当地的实际情况 , 可作 为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

因此, 该单元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为较严 。 重区 4. 3 评价结果 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 根据上述方法, 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通过 MAPGIS 平台将最终结果导

5

结论

( 1 ) 采矿活动与城市建设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如何对城市营运与发展至关重要,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

第6 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29· Projec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J] .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12 , 19 ( 2 ) : 66 - 70. ( in Chinese) ]

综合评价是资源枯竭城市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 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 2 )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包含 2 个 层次, 即第一层次的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 价、 第二层次的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 9 个评价指标: 一层次评价指标为 3 个地质环境要素、 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率、 岩土体工程特性等 3 个矿山地 质环境条件指标, 矿山分布密度、 煤层倾斜角度、 煤层 采深采厚比等 3 个矿山开采特征指标, 土地资源破坏 强度、 水资源破坏强度、 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等 3 个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指标; 第二层次评价指标为采矿活动对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城市建设规划 。 ( 3) 采用正方网格单元划分法将合山市域划分为 421 个评价单元,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采矿活动对地 质环境的影响, 影响严重区、 较严重区、 一般区。在此基 础上, 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评价城市建设对矿山地质 环境的叠加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为影
2 118. 84km2 、 响严重区、 较严重区、 一般区分别为 62. 87km 、 175. 99km2 , 33. 2% 、 42. 9% 。 分别占市域面积的 17. 6% 、

[3 ] 武强, 陈奇. 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 J]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 ,37 ( 6 ) : 91 - 96. [WU Q,CHEN Q. An analysis of the min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model and its applicability [ J] .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10 ,, 37 ( 5 ) : 91 - 96. ( in Chinese) ] [4 ] Fourie A,Brent A C. A projectbased Mine Closure Model ( MCM ) for sustainable asset Life Cycle Management [J]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 14 : 1085 - 1095. [5 ] Reid C,Becaert V,Aubertin M,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mine tailings management in Canada[ J]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 471 - 479. [6 ] 周爱国,蔡鹤生.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 [ M]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8. [ ZHOU A G, CAI H S.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 . Wuhan: China assess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1988. ( in Chinese) ] [7 ] 梁和成, 周爱国, 唐朝晖, 等.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境评价与区划[M] 2010. [ LIANG H C, ZHOU A G, TANG Z H,et al. Geoenvironment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urban .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construct area [M] Geosciences Press, 2010. ( in Chinese) ] [8 ] 陈奇, 武强, 徐佳成. 专家系统在矿山环境治理中 .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2010 ,37 的应用 研 究[J] ( 5 ) : 113 - 117. [CHEN Q,WU Q,XU J C.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t system to mine environment treatment[ J] .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10 , 37 ( 5 ) : 113 - 117. ] [9 ] Aleotti P, Chowdhuiy R.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summary review and new Perspectives [ J] . Bull Eng Geol Env, 1999 , 58 : 21 - 44.

通过验证, 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可作为合山市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 何芳,徐友宁,乔冈,等.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J] . 中国地质,2010 ,35 ( 5 ) : 1520 区域分布特征[ - 1529. [ HE F,XU Y N, QIAO G,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environmental . Geology in China, geological problems in China[J] 2010 , 35 ( 5 ) : 1520 - 1529. ( in Chinese) ] [2 ] 穆启超,黎义勇,甘道毅, 等.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运 J] .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 ,19 ( 2 ) : 66 - 70. 用[ [ MU Q C,LI Y Y,GAN D Y,et al.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in the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Heshan City
TANG Zhaohui, LIU Nan, CHAI Bo, ZHOU Jianwei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Heshan City is a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coal mine industry and has been undergoing a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he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 denoted as GE ) impact assessment is an essential study to control urban socioeconomic

·130·

唐朝晖, 等: 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12 年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ssessment consists of two levels of contents,with first one being 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mining activities on geoenvironment and the second one being 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geoenvironment. Firstly,assessment factors system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ree g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ining status and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elements ( i. e.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s ) and nine impact factors including landform, vegetation cover, engineering petrofabric,mine density,coal tilt angle,the ratio of mining depth and the thick of coal seam,the extent of the land resources damage,the extent of water resources damage and the strength of geological hazards. The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s utilized for assessing the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first lev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assessment model is employed for the second level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the Hehan City was separated into severely affected area with 62. 87 km2 ,less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with 118. 84 km2 and not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with 175. 99 km2 ,accounting for 17. 6% , 33. 2% and 79. 2% ,respectively,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City.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 in Heshan City. Key words: resourceexhausted city;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ssessment model 责任编辑: 汪美华 ???????????????????????????????????????????????? ( 上接第 107 页)

In situ experiment of the pollution resistance of vadose zone in the blownsand region in northern Shaanxi of China
ZHOU Liang1,2 ( 1 . School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 ,China; 2.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95 ,China) Abstract: A series of 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blownsand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resistance of the vadose zone.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bicyclical infiltration method at four selected sites of the Yulin Coal Chemical plan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 leaching solution ( Cd,Cr,Cu,Mn,Ni and Pb solutions ) of slag and some manual configuration solutions ( COD, ammonia nitrogen, F, petroleum, and volatile phenol ) were selected for the field experiments. For the selected heavy metals,most of the contaminants in the profile are less than before infiltration. The soil analysis after infiltration shows that the Aeolian sands composing the vadose zone are of high purification ability for Cr,Cu,Mn,Ni,and Pb. The vadose zone will block and delay the inorganic pollutants from polluting the groundwater. The oil cannot easily transport through the vadose zone and reach the aquifers,while the COD is easy to transport through the vadose zone and leads to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 abilities of volatile phenol of polluting groundwater are weaker than that of COD. The manager of the plant should consider to lower groundwater levels artificially to incre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vadose zone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Key words: vadose zone; pollution resistance; groundwater pollution; seepage test 责任编辑: 汪美华



  本文关键词: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